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萧县新闻
杜老楼村“憨老头”张宋昌: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来源:杜朋朋 2022-07-13 15:32:27 责编:何雪峰 许雅婷 喻寒松 夏朝阳 实习编辑 王思琪

萧县杜楼镇杜老楼村“五老”张宋昌是一位有着45年党龄的退职村干部。2011年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后,一直担任着村委员会副主任的工作。多年来履职尽责、敬业爱岗、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张宋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我的人生信条。水不流易腐,人不学无术。人只有紧随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脉搏,坚持不断地学习,汲取新的营养,接受新的知识,才能持续地提升自己的力量,更好地做好工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政策方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各级政府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讲话及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他利用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有利条件,在服务村民的同时,广泛阅读各种有益书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用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充实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理论政策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几年来,他撰写读书笔记5万多字、学习心得体会30多篇、各类文章50多篇。

一片丹心育后人

“我昰一颗钉,党把我钉在哪里,我就要发挥钉子的作用,做到锲而不舍;我是一块砖,党把我搬到哪里,我就要在哪里铺低增高,巍然不动,起到砖的作用。”这是张宋昌同志在平时工作常说的话。

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来,他充分发挥钉子和铺路砖的作用,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致力于全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

在各级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张宋昌组织带领一批“五老”人员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革命史等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鉴别真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他们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觉悟、有文化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

张宋昌和“五老”人员经常到学校、到青少年儿童身边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与他们共同学习《宪法》《刑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法律观念,做到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定期到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向中小学生讲解党史、国史、社会主义革命史,激发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他和一批“五老”人员走村入户,进家庭入校园,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班,了解广大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及所需所求。几年来,累计进校园20次,开展各类讲学活动30余场次,受益中小学生1000余人。他走遍了该村的5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500多个家庭,开办家长学校10期,举办各类培训班40多期,受益青少年1000余人次。

为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深做实,村关工委配合青年团、妇联、计生协会等,共同设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周末、寒暑假、节庆日对留守儿童进行革命传统、中华美德、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每年的3·15学雷锋纪念日、4·12读书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分别开展学雷锋志愿行动、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满足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

张宋昌坚持常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爱心助学活动,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爱。他和“五老”们经常到留守儿童家中,了解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捐送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鞋帽衣被、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切实解决其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同时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自立自强、刻苦学习,争取早日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片丹心育后人,万朵鲜花向阳开。”张宋昌等一批“五老”人员以一颗真诚的心、一腔真挚的情、一缕炽热的爱,撑起了杜老楼村关心下一代的艳阳天。

晚霞映红扶贫路

“脱贫攻坚,匹夫有责。扶贫济困,你我同行。”张宋昌和“五老”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持续学习贯彻各级文件精神,进村入户,听取民意,建言献策,尽心尽力的工作着、奋斗着。为协助杜老楼村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他和“五老”们经常进村入户摸底排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本村的基础摡况、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群众的脱贫意愿和诉求都有了更加深入了解,全村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同时协助制定了《杜老楼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杜老楼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为本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当好帮扶人,为民办实事。张宋昌积极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五老”人员20多人,帮扶结对困难户63户,向贫困户宣传党的政策,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帮助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张宋昌向村两委建议在全村开展扶贫济困捐款捐物赞助活动,并以身作则、带头捐助,仅2020年的一次捐助活动,张宋昌就捐款200元、捐书20册、衣物5件套,同时带动全村其他人员捐资赠物,共收到了捐款10000余元、油10捅、米面20袋,全部用于帮扶困难户。

困难户张宋知房子多年失修,无法居住,他了解情况后,及时向镇村反映,多方联系,房屋很快得到了修缮,住房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困难户张绍民生病需送县医院治疗,家中无人照料,张宋昌积极联系车辆,将其送医治疗,悉心照顾,直到痊愈出院,并为其购买了200多元的营养品。

“晚霞映红扶贫路,余热温暖贫困家。”在“脱贫攻坚·关工助力”工作中,张宋昌和“五老”们发挥余热,甘于奉献,他们的崇高精神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杜老楼村关工委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脱贫攻坚·关工助力“市级先进单位”称号,张宋昌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逆风而上“憨老头”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病毒肆虐,举国上下齐动员、共行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抗“疫”。此时此刻,张宋昌不顾老伴有病,跑到村部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抗“疫”,到卡点一线值班站岗。杜老楼村考虑他年龄大,腿脚不方便,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同意。不能上主战场,他就搞服务、做后勤,宣传党的抗“疫”政策,让人民群众了解掌握更多的科学防疫知识。张宋昌自掏腰包购买笔墨纸张,书写抗疫标语3000余条,在全村张贴,并自告奋勇当网格员,每天像年轻人一样,挨家挨户上门摸排登记外地返乡人员,造册上报,密切关注其动向。

封村造成村民生产生活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和老伴商量,利用自家开小卖部外出进货的功夫,为村民免费代捎货物,老伴不同意,说他“憨,”自己开店卖货,有钱不赚,却为村民免费代购,做这出力不讨好的事。这时,他却说:“人行好事,莫问前程。现在国家有难,咱们应有责。咱这样做,也是行善积德,帮助他人也快乐了自己。”听了他的一番话,老伴同意了他的做法。他把电话和代购的事项告诉了村民,把每家每户需要代购的物品记下来,开着三轮车外出采购,然后送到每户家中。他的善举受到了全村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此,还得到了一个“憨老头”雅号。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张宋昌表示,今后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余热,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发扬“三牛精神,”践行初心和使命,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关工人。(杜朋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