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青阳县庙前镇: 对标群众需求 不断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来源: 张小羊 傅明聪 2022-07-13 21:55:37 责编: 聂梅

近年来,青阳县庙前镇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创新方式方法,对标群众的动态需求,通过季节性下乡、渐进式推进等多项举措,打通整合盘活优质资源,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向群众培育优质项目。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目标任务,结合基层实际需求,有效衔接优质服务项目资源,如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精选一批科技、文化、卫生项目,纳入文明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安排,精选一批新片、大片播映放映;结合农家书屋提质增效,遴选一批优秀图书送到群众身边;结合全民普法行动,加强群众对《民法典》等息息相关法律的深入了解。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开展,庙前镇对标群众动态需求,立足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体活动、法律服务、科学普及、移风易俗、卫生环保等领域,量身定做一批精品项目。结合送欢乐下基层、民俗文化节、插秧节、登山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挖掘地域特色,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剧目、培养一批基层文化能人、普及一批生产技术、培养一批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等。立足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编写创作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家政培训、技能培训、文化彩绘作品等,以满足老人、妇女、儿童、返乡创业人员等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需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根据群众需求深入基层。庙前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从群众“需求侧”入手,采取调查问卷、入户走访、活动留言、座谈交流及设置“微心愿”等多种形式,找准群众的需求点,建立群众需求清单,把资源和服务送到群众心坎里。抓住需求的重点、堵点、痛点、难点和断点,推动队伍、阵地、项目、资金等优质资源下基层。建立资源下基层落地机制,形成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接单、社会评单的工作回路。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效性,根据年度工作计划表、路线图,明确部门职责、资源分配等内容,加强协调、跟踪督导,结合常态性节点、季节性开展,做到精准发力,对好人、定好位、找好点。如利用春节、中秋、国庆、元宵等重要节日,以群众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送戏、送文化、送电影、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将资源第一时间送达基层,真正让群众感觉到党的声音响在基层、党的温暖热在基层。

立足长远促进落地生根。发挥夕阳红演出剧团、九源戏曲演出有限公司、新农书画社、傩面具雕刻等文艺名家的传帮带作用,在实践活动中传授技艺、培育本地“火种”,加强分类指导,注重“一村一策”“一事一策”,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特色产业资源等,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

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其它乡镇及村在项目设计、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活动组织、品牌打造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加以提炼借鉴和复制,转化为宝贵资源。通过学习、运用和转化,把经验变成可再生资源,激活自身“造血能力”。以培育发展本地优质资源项目为龙头,注重发挥乡土能人、贤人、带头人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孵化培育“扎下根”的高质量服务项目,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管用的”宣讲团、服务队,带动“点线面”区域共建共享,发展壮大镇域内连片优质资源,打造庙前镇文明实践靓丽风景线。(张小羊 傅明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