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由一个棚到千亩园,发展到占地面积1200亩,亩均收入1万元的番茄种植基地,安徽省利辛县旧城镇后土楼村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动、抱团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党员带头示范,点燃致富希望。后土楼村位于利辛县城北15公里处,地势平坦、集中连片,但百姓的日子并不富足。为了增加收入,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后土楼村 “两委”也曾带领村民做过一些尝试,搞过玉米制种、种植常规作物等,最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都没成功。
2014年党员盛峰、王建云等率先建起钢架拱棚200座,种下了村里第一块试验田。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打消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疑虑,2015年继续新建500座钢架拱棚,先后修建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598座,钢屋架拱棚1850座,连体钢架大棚14座。
番茄品质好、市场认可度高、销路大开,每棚净利润10000元,比传统种植高出8倍多,群众积极性迅速激发出来,10户、50户、100户……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番茄种植。短短几年时间,后土楼村的番茄种植规模已扩大到12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番茄”村。
支部坚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2015年,后土楼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雷寨旺青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户建造的日光温室、钢架拱棚全部纳入合作社管理,后土楼村番茄种植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投资建设,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服务,在种苗、技术、农资、销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农户“种不难,买不愁”,真正实现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基地支撑、农民增收。
规模抱团发展,鼓起百姓钱袋子。后土楼村番茄种植面积由少到多,设施大棚由弱小到壮大,由零散单栋到集中连片,并成功辐射带动了周边村,产品远销多地,打响了“雷寨”品牌,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近年来,合作社还开展了番茄新品种的选育开发和种植推广,引进新品种20个,持续扩建“千禧”牌樱桃番茄种植基地800亩,吸引了更多的收购商上门收购。
从收入有限的传统农作物到硕果累累的番茄产业园,从找出种植番茄的“金点子”到闯出支部带领、合作社带富群众的“好路子”,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后土楼村一步步走出共同富裕的振兴路,以奋斗成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陈明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