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民政局为进一步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加快实现社会救助由“送资金”向“送服务”、“送关怀”的转变,探索将社会工作理念方法融入社会救助领域,积极创建“情满漆园·助困同行”社会救助特色品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社工以蒙城县城关街道为主要服务阵地,以困境边缘群体、高龄独居老人、孤残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聚焦困难群众生活服务需求与精神服务需求两条主线,开启社工参与社救服务新篇章。
推行“菜单式”救助服务工作思路。实现困难群众需求和社工专业服务的有效对接。通过前期走访全面观察和了解评估服务对象经济、生活、心理、医疗等方面状况,梳理他们的不同需求,分门别类列出需求“菜单”。为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量身打造快捷、周到的专业社工服务。
探索“心社联动”救助服务工作模式。通过困难倾听、安慰陪伴、鼓励成长等专业心理干预手段,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援助有效的专业心理支持平台,以医疗保障为重点,以因病致困、高龄老人、残障儿童等三类重点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链接医疗资源开展诊疗活动,为服务对象进行健康监测,提供治疗意见。
贯穿“助人自助”的救助工作服务理念。增强困境群体自我能力的提升,激发服务对象自立、自强的精神,最终把依赖政府物质救助的外部支援为主的谋生手段转向困境群体自身及其群体独立自主积极的谋生手段,自立发展。开展基础服务的同时,挖掘社区热心群众,培育志愿服务组织,通过“两工互动”,聚焦社救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改革创新、靶向发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传播社会正能量,打响志愿文化品牌。
整合“全方位”资源构建支持网络。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整合职能部门救助政策、救助数据,采取政社联动、政策支持、样板示范等方式,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与政府救助形成良性互补,由政府单打一的“独角戏”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发力的“大合唱”,实现“1+1>2”的社会救助效果,筑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
聚集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措施,用优质服务让困难群众“暖”到心坎上。把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救助+身心救助”双重保障转变,实现政府救助、社会帮扶、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打造本地特色社会救助品牌。(杨侠 邓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