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在古镇陵阳老街,沿着青石板路,一间不大显眼的老街书舍,像屹立街口那棵慈祥的古树,淡然置身于繁华和喧嚣之外。阳光透过木窗洒向书屋,空气流动着淡淡的书香。读者们在书架前静静挑选着读物,偶尔有行人从窗外走过。中间长方形桌边坐了不少人,读书看报,各取所需。大家手捧一本书,享受酷热中的清凉。
2020年陵阳镇盘活老街旅游资源,将一间闲置的老屋巧妙改扮成农家书屋---老街书舍。看似小小的改变,实则将古镇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完美合体。
书舍虽隐藏于旧时街巷,却异常大气。高挑的门楣,精致的砖雕木雕,裸露的古色木梁木柱,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更迭和变迁。牌匾上“惠风和畅”,似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一把端庄典雅的古琴,尽显古色古香。桌布、花瓶、书签、玉骨扇等文创小玩意,古朴、沉静、优雅,各自搭配相得益彰。阅读区、文创区、休息区等功能齐全,井然有序。结合党建阵地建设,开辟学习强国读书角。
清新雅致的茶具和台灯摆放在实木桌上,左边笔墨纸砚和文房四宝。书架上层层叠叠的书籍,涵盖时事政治、历史文学、地方特色文化、医疗养生、名家荟萃、农业科技、法律、儿童读物等2000余册。自然,书有了温度,落满诗意。
小小书舍,成为老街旅游的文化招牌。游客在欣赏古街古巷的同时,一间洒满阳光的乡村书吧,提供可供阅读的空间,在这里静享独属于书本与故事的午后。
小小书舍也让留守儿童拥有了第二个家。“感谢有这个书屋陪伴我一路走来,在这里我懂得了为何水往低处流,知道了鬼火是磷的反应,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未解之谜,这小小的书屋充实了我的知识,让我得知广袤宇宙的奥妙,感受到了这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让我从书本里感受到了诗和远方。”胡依婷小朋友是陵阳村的一名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街书舍成为了她的“秘密花园”。
近年来,陵阳镇以“村村有书屋,户户飘书香”为目标,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成为广大农民学习知识、涵养文化的好去处。五十平米一间房,十余桌椅玻璃窗,不闻喧嚣车马声,但闻檐下读书香。小小书屋,也能拥有灿灿星河。不仅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也为乡村振兴赋予了文化能量。
在炎热的午后,书屋里,放暑假的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翻看着各类图书,时不时还互相讨论,自发当起书屋的“管理员”。邻里的伯伯在书中汲取农业知识,稻田里又添了几分生机;隔壁的阿姨在书中进行烹饪“深造”,菜谱上又多了几道佳肴;村口的大婶们在书中丰富文化生活,村口旁又多了几处对歌齐舞的身影……
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种一棵树,希望它能扎根土壤、枝叶繁茂、果实丰硕,随风而欢唱。小小的书屋,虽是一艘小舟,却能乘着乡村振兴之风,满载希望,缓缓向前,载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渐行渐远,成为乡村百姓的梦想“加油站”。(陈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