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砀山县玄庙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纽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走出了一条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
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夯实根基,变“独唱”为“合唱”。该镇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要求,要求各村党总支多次组织村里能人大户到先进地区发展产业学习,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梨花村优秀党员带头发展菌菇产业,培育菌菇达上百亩。全镇通过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先后吸纳 名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通过“选青推优”工程,积极吸纳优秀毕业大学生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作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为扎实开展“改作风为民办实事”工作,已发放10000余张“便民服务卡”,密切党干群关系。严格落实“财务公开”“政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形成“总支带头示范、党员坚定拥护、群众积极配合”的善治局面。
法治为本,学法用法消解矛盾,植“土壤”打“根基”。该镇要求18个村(社区)坚持把法治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在村部设立了矛盾调解室,用法律知识化解群众矛盾,走街串巷发放法律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推动法律服务向“最后一公里”延伸,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营造“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为增强村民法律意识,各村坚持在党员群众代表会、主题党日活动会上开展学法、普法教育,重点学习《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将村内涉信、涉法、涉诉案例在党员大会上进行普及宣传,引导村民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德治为魂,成风化人润物无声,易“旧俗”树“新风”。该镇在乡村治理中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选树道德模范,讲述“最美家庭”故事,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良好家风、民风、乡风,打造乡风文明村。
该镇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通过道德讲堂、移风易俗宣传、人居环境整治评比等形式多样、接地气、受欢迎的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卫生家庭”“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充分发挥五老乡贤、村规民约、“一约四会”等组织作用,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良好风尚立起来。(任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