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黄湾乡
黄湾乡:“内外兼修”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径”
来源:葛晓军 2022-08-15 14:36:13 责编:侯剑 胡明兵 张波 实习编辑 任朵朵

   8月11日,走进凤阳县黄湾乡淮河行蓄洪区移民安置点,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蓝天之下,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楼房,生机盎然的绿化,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文体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广场,鳞次栉比的商铺……近年来,黄湾乡既抓牢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又完善乡风民风建设,“内外兼修”推动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2081211430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我真没想到,有一天还能通过移民迁建,住进两层小别墅。用上了天然气。以前的街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态,基础设施差,人流量少,现在公交、超市、广场、银行、农贸市场、水路电气网……基础设施全了,随着安置点入住的群众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黄湾乡一商铺老板黄道章感慨地说。

黄湾乡紧抓淮干工程之机,围绕“搬得出、安得下、能发展”目标,采取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方式,按照移民建镇标准建设黄湾社区安置点,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建设老鹳和丁张安置点,累计投入3亿元,安置搬迁群众1828户6041人。

截至2022年3月底,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涉及的其他4个村3000余户,搬迁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安置点融入乡镇总体规划,形成了“一心一轴两片区”的乡域空间结构,安置点配套建设道路、绿化景观、电气、公厕、为民服务中心、中小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56项,建设完善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功能,群众生活方便舒心。

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群众增产增收

“我们乡花生种植条件优渥,紧靠淮河,土地多是沙壤土质,种出来的花生不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且花生颗粒饱满,色泽好、口感好,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021年花生的亩产量由原来的175公斤提高到240公斤,每亩收益超过了千元,给合作社带来约53万元的收入。”黄湾社区均成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下均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黄湾乡充分发挥沿淮多临水、多沙质土地的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坚持发展土地流转和“企业+农户”结合的路子,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光伏发电区、豆制品加工和配送区,突出抓好非洲菊、稻虾连作、蔬菜瓜果种植等特色农业。同时,利用治淮工程发展红利,结合“蓝色走淮河”旅游板块建设,将特色农业同城镇建设相结合,采取技能培训、组织群众到产业园应聘、实施贴息贷款、发放特色种养业补助等措施,帮助群众实现就业、创业。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亿元,财政税收从2016年底的180.67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408.21万元,带动就业24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

微信图片_20220815102042

培育文明新风 塑乡村振兴之魂

“阿姨,你平时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吗?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种。可回收物就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比如废报纸、纸箱、矿泉水瓶……”8月11日,在黄湾乡老鹳村,志愿者杨陟正在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乡村振兴,文明同行。近年来,黄湾乡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积极打造文化墙、建立文化长廊、制定村规民约。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一方面注重宣传引导,除采用传统媒介开展宣传外,还组建移风易俗宣传队,不定期开展“送戏下乡”“我们的村晚”“我们的节日”等专题演出。节目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文明新风等内容编成小品、快板、说唱等作品,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也能接受新风尚的熏陶;另一方面结合文明乡风培树,收集移风易俗相关意见建议,及时修订村规民约,增强其约束作用。同时,还评选表彰一批“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乡村好人”“美丽庭院”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方式,发挥典型示范引领效应。

2022年以来,全乡已评选“身边好人”12名、“新乡贤”3名、“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多户,涌现出黄湾籍战士余闯、退伍军人陈正富等先进事迹,达到了“选树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20812114336_副本

志愿服务活动 弘扬奉献精神

深化志愿服务是时代所需、社会所盼、群众所愿。“我们每个月都会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志愿服务计划,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想为群众解决一些‘急难愁盼’的事情。”黄湾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叶增伟介绍道。

黄湾乡结合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围绕健康服务、帮贫扶弱、交通劝导、文明餐桌、环境整治主题,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同时,志愿者们还发挥自身业务特长、专业优势、技术资源,在科技、文化、法律、医疗等领域,主动开展普及、传播、援助、服务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实施法律援助,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2021年以来,全乡累计成立8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500余人,组建志愿团队16个,累计开展服务活动时长达1600小时。(葛晓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