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西泉镇
西泉镇:返乡小伙能吃苦 致富过上“牛日子”
来源:段源涌 2022-08-18 15:11:27 责编:胡明兵 夏朝阳 实习编辑 任朵朵

近年来,凤阳县西泉镇盘龙村出现了一位“80”后养牛“高手”,村里的养殖户都到他那里取过经。跟随村民的指引,笔者来到“富民家庭养殖场”,“高手”孙春鸽正在储料间给牛准备食料。辛勤的汗水挂在黝黑的脸上,他边擦汗边说:“可别小瞧了这些成捆的麦秆,在我这里啊,它们可是牛的营养餐。”

返乡创业遇难题,政府帮扶传妙招

几年前,孙春鸽一直在外打工,虽然收入还不错,但家乡的亲人让他想念万分。于是他决定辞去工作回乡养殖创业。起初,回到家乡的孙春鸽不是很懂养殖技术,从内蒙古引进的西门卡尔种牛容易生病,各种办法都试了,但还是没有效果。没办法的他向村里求助,西泉镇农技站听了村干部的反映后,站长刘汉松立即联系了孙春鸽,实地查看黄牛情况,然后“对症下药”。不到一个月,不仅黄牛病好了,他也学到了很多防病治疗的技术。

刻苦学习技术高,创新思维成效好

这下,孙春鸽认识到了养殖技术的重要性。随后,他多次报名参加县畜牧局和西泉镇农技站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会”。同时,县畜牧局还给他指派了技术员,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经过认真学习和不断摸索,孙春鸽创新造出“新老秸秆混合饲料”——用刚收的新鲜麦秸、玉米杆,再掺和一定比重的脱水秸秆,酸碱中和,便宜营养价值高。

在西泉镇农技站的引导下,孙春鸽在“一亩田”农产品网站上找到了皖浙苏地区的销售网络。现在,他的养殖场每年有130头存牛,出栏数有120多头,每头牛能卖到2万多,一年毛收入近300万元。

“先富带后富”,虽然孙春鸽自己过上了好日子,但他也想带动村里的其他人奔向致富路。目前,他的养殖场雇佣了十几名村里的“困难户”,每月给他们3000元工资,在闲余时间,他还组织村里人开办“养牛技术小课堂”。

“在小孙这里干活,不仅工资给得高,他还免费教我们如何养牛,今年我打算从他这引进10头种牛回去自己养,我算了一笔账,一头牛在小孙这里能卖2万元左右,那一年下来也有十几万的纯收入啊。”光荣脱贫户孙贵宝信心满满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年来,西泉镇依据“一村一品”,以产业振兴为着力点,充实农民的“钱袋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农业促产业”新模式。以特色农产品为媒介,激发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开发与农民增收共赢。(段源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