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唱响振兴歌,低头吃青草,抬头望金果。” 8月下旬,记者来到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绿色天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300亩种植西梅种植园,林下成群的白鹅,树上紫色的西梅压弯枝头,构成一幅灵动美丽的画卷。公司负责人王如义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他每天喂鹅时说的顺口溜,经过五年的发展,曾经的幼苗已经结出乡村振兴的硕果。
立仓镇大李集村地处偏远,群众致富缺少产业支撑,贫困村出列以后,该村通过外出招商和宣传“老乡回家”政策,吸引在外能人回家领办特色产业,发挥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和“头雁”示范带动作用。
“村党总支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突破口,筑巢引凤,鼓励在外创业村民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市农委下派大李集村第一书记邹智说,王如义在杭州创业20年,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2018年回到家乡发展西梅种植,今年他的西梅进入盛果期,预计总产量超过5万斤,收入有望实现100万元。
“我园里的西梅个头大,肉质甘甜,很受消费者青睐,按品种和品相不同,价格在20块到30块不等,大部分都是客户通过网络预订。”王如义说,西梅丰产除了今年气候适宜以外,立体生态种植模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是我的‘除草别动队’,白白胖胖吃草多,省人力还省饲料”,王如义指着呱呱叫的大白鹅调侃道,要保障西梅的品质就不能不打除草剂,西梅林里容易长草,他就养了1000只大白鹅投放到西梅园里,专门吃西梅树下的杂草,现在大白鹅长得膘肥体壮,11月份就可上市,还能给公司带来5万元的收益,另外王如义还在西梅园做起来农耕体验乡村游增加收入。
“果树管理、果实采摘、包装都找村里的脱贫户做短期工或者长期工,现在有30多人在西梅园就业,每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每年还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万元。” 前来帮扶的邹智告诉记者,该村有三位像王如义这样的返乡能人带头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党建+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现在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超过30万元,140多户脱贫户已经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戴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