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祁源村”
来源:祁源 2022-09-08 15:52:57 责编:曹昱 王悦

年初,一个老乡回故乡祁门省亲,回来后给我电话,说这次回去专程去祁红乡买了点高山野茶,途中看见有个村和我同名叫“祁源村”,觉得挺有意思,就下车到村里转了下,感觉这个村很不错…听后甚觉惊讶!我曾经在祁门工作了近二十年,在县委工作期间还曾联系过祁红乡,各村基本都到过,却从未听说过有个“祁源村”。调离祁门也快二十年了,每年休假回去看望家里老人,家里人也没告诉过有个“祁源村”,惊讶之余,便萌生出了要去“本家村庄”做次探访的意念,而更多的还是想弄清楚“祁源村”的来龙去脉,毕竟这是个与自己同名的村子呀。

后来,因疫情形势严峻,再后来又遇到了几十年未遇的高温酷暑,探访之行一拖再拖,及至中秋前,火炉渐息,酷暑消退,期待的秋高气爽终于来临,于是,在同是老乡的好友家如、农生等陪同下,以自驾游的方式专程去“祁源村”做了短暂探访。

“祁源村”是祁门县祁红乡的一个行政村。祁红乡位于祁门南部,记得二十年前由于交通等原因,还是祁门较偏远的一个贫困乡,而现今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已大为改善,车行途中,柏油路面平坦整洁,沿途满目青翠,生态环境极佳,山路萦绕在一片绿色之中,打开车窗,扑面而来的是透着沁人心肺的泥土芳香,这对来自省城的我们来说,似乎是一次清肺醒脑之旅…

记得当年从祁门县城去祁红乡,车况好的话也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才能到达,这次我们用了约四十分钟就到了“祁源村”村委会门口。现在即便是祁红乡这样的深山区乡镇,也早已实现了村村通。这些年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日益重视,尤其是村村通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惠民项目的实施和带动,如今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庄整洁清净,环境优美怡人,每到周末,很多城里家庭自驾到乡村度假休闲,一些古村落和乡村民宿日益成为人们休闲冶情的最佳选择地…

很巧,同行的家如妻舅小余是现任祁红乡长,我们过去又是周末,所以余乡长和乡文化站谢站长已在村委会门口等候我们,寒暄过后,余乡长就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祁源村”及其由来。

祁红乡原先有七个行政村,但并没叫“祁源村”的行政村。山区的人口虽不多但居住较分散,加之一直以来交通不便以及历史沿革,所以村组多,管理散,行政成本大是很多山区乡镇的共性问题。随着经济逐步发展,交通不断改善,2014年起,祁红乡根据发展需要开始了并村扩村工作,规划将原来分散的七个行政村,合并成三个村,既扩大了村级规模,也集中了村级财力,这对乡村发展为民办事都十分有利。其中根据规划将原来的驰名村、叉口村、塘坑头村三个村合并,组建一个新的行政村。对于并村工作几个村都比较理解赞同,但围绕并村后,新的村名如何确定却产生了较大分歧,说白了也就是原来的三个村都期盼新村能沿用自己的村名或把自己原来的村名融合进去,以此留下点历史记忆…可以说各村的想法都不无道理而且也是一种正常心态,但实际操作却很难做到。为此,并村工作领导组会原三个村村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对乡村历史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决定为新村起个有意义的新村名。祁红乡是祁门南部的深山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和优良的自然环境,一直以来是祁门红茶原料的主产地,祁红乡之前也不叫祁红乡,叫梅南乡(祁门县别称为梅城),1952年高级社成立时,县里在这里建立了祁红茶叶中心收购站(恰巧就是今天“祁源村”的村委会址),由此,梅南就改为祁红高级社,也就成了后来的祁红乡。另外,合并中的塘坑头村,是祁门著名的革命老区,塘坑头村有一条小河就叫塘坑河,是祁红乡的水之源头,潺潺流水,清澈见底,哺育了祁红世代乡民。为此,经反复磋商后,领导组决定新村就取名“祁源村”,寓意为“祁红源头”。新村名公布后,原三个村的村干部一直赞同,村民也基本认同,从此,合并后的新村就正式命名为“祁源村”了。

闲来常思,世间万物,总是多有巧合,“祁源”作为一个新的村名出现后,不曾想却与一个在外工作的故乡游子同名了。当我获悉此事后,惊讶中也不乏有种亲切感,因为我这个名字是由两个地名组成的,可以说很不易发生重名,现在居然成了家乡一个新村名,也算是“荣幸”之事,这也是我急切地想去“祁源村”探访的原动因…

我曾在祁门生活工作了近四十年,在我心中萦绕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故乡情,而对祁红乡,一直以来我又有种特别的情愫。祁红乡是祁门县乃至全市有名的革命老区,从红军时期起,这里就建立了中共地下组织,曾留下陈毅李步新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父亲作为当年皖浙赣支队的一名新四军,也曾在祁红这块土地上转战过,当年与那里的地下党组织有过交融,特别是亲身接触过祁门著名的中共地下交通员汪振丰(祁红人,别名土老,1932年参加红军,长期从事地下工作,1951年9月曾作为老区英模代表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接见…)。父亲生前对祁红,对土老等当地那些默默无闻的地下工作者怀有深厚感情,记得当年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父亲就告诉我有空多到祁红去看看,如果可能多为那里的群众做点实事,这也是我后来在县委工作时选择联系祁红的原因之一。

余乡长的介绍,让我们对“祁源村”的来龙去脉有了初步了解,随后余乡长和谢站长陪我们到村里去进一步探访。合并之前的三个村都曾经是祁红乡颇有名气的村庄,也是革命老区,尤其塘坑头村,不仅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还曾是祁门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的所在地。那是1949年4月10日,为支援即将打响的渡江战役,迎接祁门解放,中共祁门地下党组织在塘坑头成立了祁门县首届人民政府(县城当时还是国民党的县党部所在地),祁红的党组织负责人方海清出任副县长(县长是祁门地下党负责人马文杰),县政府成立后,积极组织力量,筹备战略物资,开展支前工作,同时协助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做好解放祁门的各项战前工作。因此,塘坑头在祁门历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当我们来到当年人民政府成立旧址前,心中对塘坑头村油然生出一种崇敬!我对参与过并村工作的谢站长说,如果并村后就叫“塘坑头村”不是更好吗?谢站长说,当时的第一方案的确是如此考虑的,后来为照顾其他村村民的感情,确保并村后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最后还是折中取了新的村名,新村名公布后各村大多数村民都愉快接受了,之后“祁源村”各项工作开展地都十分顺利。原驰名村和叉口村一直是祁门红茶原料的重要产地,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良,在村委会,谢站长特意给我们泡了村里自己制作的祁红,品茗中香气扑鼻,口感也极好,难怪老乡回祁门要特地到祁红来买点茶叶带回去。

并村后的“祁源村”,目前有人口近两千五百人,山区乡镇人口总体偏少,“祁源村”人口占了全乡三分之一以上,是三个村中较大的行政村。全村有4200多亩无公害茶园和近五万亩天然林地,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余乡长告诉我,下一步打算在“祁源村”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加快发展绿色休闲养生游,打造有祁红特色的乡村民宿,让更多城里人来这里休闲度假,也带动村民自觉地利用天然环境更好地发家致富。

按预定行程,我们一行下午要返回省城,所以这次探访就只能走马观花,算是初识“祁源村”了。谢站长是个老祁红,对祁红山山水水对祁红乡土民情都十分熟悉,探访中,他不时地穿插向我介绍了很多祁红老区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一些名人趣事,对“祁源村”更是多有推介,他对我开玩笑说,这可是你的家哦,你要“常回家看看…”

是啊,探访虽匆促短暂,但走进“祁源村”,真的让我有种回家的感觉,虽初识,心已驰,下次再来,一定要在这里住下,要细细品味“祁源村”的山水人文感受老区的发展变化,更要看看“祁源村”百姓日益提升的幸福生活…

                                                     (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