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近日,在郎溪县涛城镇乡村学校少年宮里,笔者看到参加课后托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声情并茂地诵读经典《出师表》。
据悉,该少年宫位于涛城镇中心学校,配备了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音美等多功能教室;除了美育空间,还有科普实验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我们社团活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从3点40到4点40,各社团老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安排辅导内容,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尊重个性、激发兴趣,帮助学生们把爱好变成特长,助力他们全面发展。”该校校长肖诗中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作业量减少,学校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课外托管服务,学生们课外阅读时间增多,兴趣爱好得到了培养,休息时间得到了增加,身体健康也得到了保障。
“在这里我能学到很多课外知识。”正在参加朗诵的13岁的学生熊佳贞说,“以前放学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玩手机,从去年开始,基本都泡在少年宫里。”不仅可以画画,熊佳贞还可以跟着参加朗诵,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今年涛城镇中心学校小学部升级为全县第一所寄宿制的公办小学,同时整合更多教育资源,加强了课后托管服务,成立了篮球、书法、舞蹈、合唱、美术、乒乓球等多个社团,满足不同孩子及家长的个性需要。
“我们家离涛城镇距离10多公里,我也常年在外打工,最愁的就是没人带孩子,老人带吧,孩子看手机看电视,管不住,送兴趣班吧,家长跑来跑去,时间实在是太紧张了,一天折腾要好几回。”家住该镇红星村的家长曹生根对笔者说,“课后托管服务是家长的‘及时雨’,我们能安心在外上班,孩子在学校有老师辅导作业,孩子在这里也能吃好睡好,我们很放心。”
“我们还将充分依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对接整合优质资源,培育一批有特色的课程,进一步挖掘地方资源、加强服务管理,为孩子们提供‘点单式’‘个性化’服务,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乐园,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肖诗中说。(余克俭 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