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岳西新闻
大别山里秋收忙 温泉人家稻谷香
来源: 程乔霞 南芳 2022-09-19 18:13:28 责编:许梦源 张波 实习编辑 王诗雨

秋风起,稻谷香。岳西县是安徽省唯一的群山区县,“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这里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开门见山、放眼是山的岳西县温泉镇,当地村民将不多的田地看得紧、侍弄得好,不仅让田园生金长银,更让金秋的田野俨然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动情的诗。

温泉镇,不仅有平阔的田园,还有盘旋在山腰、蜿蜒在山谷的层层梯田。春夏的稻秧,与青山齐色,与绿树同颜,满眼的绿让你分不清方向,走不出村庄。到了秋收季节,不知是谁拿了蘸满金粉的画笔,将稻田从青绿的色调里勾勒出来,一层一层摞起来的金黄,被绿水青山抱在怀里。一块块金色的稻田像融进翡翠里的那抹金,像铺在红顶屋前的一床毯,在大山里错落有致,风情万种。

稻子熟了,需要收晒。盆地的稻田,间作道路四通八达,大型收割机被安排上了“前线”,一亩稻田从收割到脱粒,也就十来分钟,省时省力还省钱。收割机进不去的梯田,老百姓还是采用传统模式,拿镰刀一把一把放倒稻禾,在田里晒上一天、半天,等稻禾蔫了,就抬来打谷机,不花多少功夫,也能颗粒归仓。孩提时代拾稻穗的情景已经成了故事,因为不论是收割机还是打谷机,都能将稻禾上的谷粒脱得干干净净,想拾稻穗都没机会。

田间劳作的,依然是上了年纪的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仍然是几十年前的画风,不过,留守的老人乐意兴田种地。尽管现在口袋里有钱了,能买到粮食,但老人们对田地有感情,对自己的农技有信心。不愿田地撂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是农业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如传统的育秧技术可以在旱地上进行,栽秧可以使用插秧机,插秧机去不了的可以抛秧,插秧的活都不用下田。田间管理也简单,追肥用肥料,除草有除草剂,省工省力。小块田地不用帮工,夫妻田、弟兄田,管种管收,比传统的耕作模式要简单得多。

“我家五口人,能打2000多斤稻子,孩子们在不在家都够吃”,正在农村别墅楼前给稻装袋的阿姨开心地说。今年全国晴热少雨,稻子能丰收,虽意外也合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温泉镇,山林葱郁,植被丰茂,极大地涵养了水源。而全县的水土保持项目,让林路村都分享了红利,不仅完善了水利基础设施,还对水库科学调度,有张有弛。久旱无雨,辖区内的水库就开闸放水,保生产保民生。村民无需像七八十年代一样,整宿整宿的在河里拦沙截流,赶水保苗。兴建的多头引水渠,哪里需要就流向哪里,让兴田种地的农民安心、放心。温泉农村无闲田,今年全镇种植水稻1.24万亩,粮食总产量约7100吨。

秋收时节,田里的打谷机、收割机热热闹闹,家家户户门前的水泥晒场,一地金黄。秋天的温泉镇,青山为栏,稻谷飘香,白云蓝天,叠翠金黄。村民丰收的笑颜,是这个季节最美的画卷。(程乔霞 南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