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走进青阳县庙前镇广袤的稻田,成熟的稻谷金灿灿一片,如同金色的海洋。庙前镇万亩中稻“开镰”了,种田大户们利用当前晴好天气忙收割,确保颗粒归仓,稻田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秋收景象。
在庙前镇种植大户吴多祥家庭农场里,他正在和女婿周茂茂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金色的稻浪被卷入机械中,切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搅碎排出,颗粒饱满的稻谷尽收袋中。
吴多祥是庙前镇双桥村华东组村民,1960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年少时候,他和同龄人一样,在父辈的带领下,在农田里没少摸爬滚打,经历过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的农耕方式,这让他深刻体会到种田的艰辛。改革开放后,吴多祥也从事过其它行业,经过自己的辛勤奋斗,家庭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然而,在他的心里始终未放下对家乡那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随着近些年国家一些列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庙前镇政府释放强烈重农抓粮信号,吴多祥敏锐地觉察到种田是一个有前景的职业。从2019年开始他从本村及周边村流转土地530余亩发展农业生产,并将在外面务工的女婿周茂茂劝说回家一起种田。他先后投资30多万元添置了收割机、耕田机、运输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经过一家人的辛勤耕耘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农业生产收益颇丰。
今年入夏以来,受持续高温晴热少雨天气影响,庙前镇出现了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严重旱情,对中晚稻生长不利。针对旱情,庙前镇采取积极行动,明确各部门职责,放弃节假日休息,组织镇村干部分片包组,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防旱抗旱一线,掌握农户生产生活用水情况,通过新增抗旱设施、加强现有设备维护、科学调度水源,及时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努力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庙前镇紧抓农业农村工作不放松,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摆在最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物质基础。加快良田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种田质量和效益,鼓励种田大户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种植,推进农业机械化,认真落实种粮补贴政策,构建保障机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乡村振兴。(曹阳 傅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