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城郊供电公司:“121”组合拳 助力乡镇供电所员工素养技能双提升
来源: 吴慧慧 王雪松 2022-10-09 12:16:54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中心供电所作为公司最基层的工作机构,作为服务人民的最前端组织,是各项任务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提升供电所综合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迫在眉睫。国网宿州市城郊供电公司打出一套以“一个平台、两项计划、一套体系”为核心的“121”组合拳,拓宽乡镇供电所员工成长通道,丰富激励手段,真正让“末梢”力量充分发挥“硬核”作用。

搭建“1+1”平台,互学共进“聚合力”。专业融合,推动政策管理“精益化”。开展“忠诚实干、创新争先”政策大讲堂活动,针对线损、计量、优质服务、供电所管理等方面考核,通过集中宣讲的形式,向基层员工讲解同业对标指标评价标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工作薄弱环节,及时解答基层员工关心的重难点问题,帮助掌握当前政策形势,真正做到学习日常化、互学常态化,切实实现拉长板、补短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资源共享,助力业务发展“上台阶”。诊断分析经营管理短板,构建涵盖生产运维、营销服务、党建等5个维度38项指标考核帮扶体系,制定《青年员工定点供电所帮扶提升方案》。选拔中层管理人员、优秀年轻人才成立柔性攻坚小组,针对考评标准问题,“面对面”宣传政策,“一对一”解答问题,主动定任务、定目标,明确细化指标提升办法,每月反馈“工作任务跟踪表”,不断推进弱项指标治理工作,夯实基层供电所管理基础。

实施“两项计划”,提升素质“强队伍”。坚持跟踪培养计划,拓展工作思路。为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激励政策和人才成长成才标准,公司以上级相关政策为指引,结合实际,针对新入职乡镇供电所青年员工工作岗位特点,职业成长路径协同组织、精心定制“青年员工职业发展路线图”,树立员工从入职到职务晋升的“短、中、长”期目标。让每位青年员工明晰个人的目标和差距,通过量化形式让成长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努力做到“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坚持技能提升计划,激发内生动力。采用“导师带徒促培养、校企联合促成长、小班教学促提升”三步走,切实培养供电所员工学习的主动性,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与宿州市总工会保持紧密协同,联合举办劳动竞赛、劳模道德讲堂、工匠助力扶贫等活动,积极参与各类创建评比,推进跨专业、跨层级的软交流,为技能人才创造“培养快、使用好、待遇优”良好环境,使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具活力。

完善“一套体系”,机制保障“重激励”。聚焦选人用人“出实招”。按照“持续选、重试育、从严管、大胆用”总体思路,制定《中心供电所优秀人才选拔方案》,将优秀的员工放在技术含量高、管理难度大的岗位上培养,让想干事者能干事,能干事者干成事,形成多劳多得,能者上,庸下让的良性机制。自年初以来,公司开展供电所所长调整14人,其中调任8人,提任6人。聚焦精准考核“再发力”。构建团队工资模式下薪酬分配新机制,充分考虑客观条件的差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通过班组末端融合,每所设置3-5个网格化小组,建立网格化小组现场运维服务体系,细化考核单元。按照网格线路数量、长度、营业户数、专公变数量、管理难度等关键数据,对网格化小组进行梳理,构建积分制考核体系,量化考核尺度。让干得多、干得好的网格小组得到优惠,同时也让其他网格组感到肩上压力,头上有义务,在网格组之间形成你追我赶工作氛围。

接下来,该公司将以夯实供电所基础管理为主线,以提升供电所“内质外形”为着力点,坚持推进营配末端业务融合,建设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公司服务品质化水平。(通讯员 吴慧慧 王雪松(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