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明光市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立足实际,采取“三借”模式,走出一条“支部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借”地生财打基础。该市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日常管理,健全集体资产、成员、股权、财务等管理制度,对村组集体的机动地、水面、山场河滩等资源全面清理,共完善村组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1000多份,直接促进村集体增收500多万元。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动员群众拆除无功能用房7.95万平方米,利用村庄废地建成百果园、艾草园等“五小园”5360亩、年产值近1350万元。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盘活闲置农房550间、宅基地658亩;发展乡村产业项目12个,村集体及农户年增收665万元。
“借”力发力兴产业。该市整合省、市扶持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共297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2个。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公司”模式,统筹村企两个主体,全市135个村实现产业合作社全覆盖。开展村企联建“双引双促”行动,立足村情引产业,135个村与188家企业联建,深挖村企合作空间,围绕艾草、绿豆等特色产业,村企联建为集体经济直接增收1700多万元,同比增长56.1%。截至目前,全市13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6972.73万元,村均51.65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村17个、占12.6%,50—100万元以上村43个、占31.8%。
“借”巢引凤促发展。该市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有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的创业人员返乡发展,依托他们的资金资源优势,带动周边群众以合作经营等方式扩大产业规模,确保实现村集体与村民稳定增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力度,支持农业人才申报国家、省、市人才、科技工程项目。2022年以来新引进农业农村高层次人才9名,其中农学专家4名。联合安徽农业大学组建水产、食用菌、甜叶菊艾草、蔬果、畜禽、杂粮等六大产业联盟,联合中科大专业人才团队开展粮食育种合作。择优选任80名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市17个乡镇(街道)135个村,实现“组团式”人才帮扶。(张忠敏 徐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