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利辛:万亩“旱改水”改出丰收田
来源: 王克皊 韩璞 2022-10-26 16:41:02 责编: 武长鹏 何兰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近日,利辛县展沟镇苏湾村近4000亩旱改水项目的水稻已进入成熟期,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映入眼帘,微风拂过,田野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田间的农机穿梭不停,忙碌的农民挥汗如雨,颗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忙碌的丰收场景和金黄的稻浪共同构成了一道靓丽的丰收景象。

据悉,展沟镇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由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禹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涉及苏桥、顺河、苏湾等三个村,耕地改造面积9200余亩,对薄田旱地进行“大翻新”。2021年5月,陆续与该三个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同时三个村近20家农业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运营。

image

“多亏了‘旱改水’工程,为我们修通了生产路和灌溉沟渠,水、路都通了,在夏季连续干旱的天气下,水稻因为灌溉设施完善,及时进行抗旱补水,水稻长势非常好。”侯光辉是苏湾村村民,也是“旱改水”的见证者与受益者。他家原有5亩分散的耕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为主,水稻为辅。由于在家的劳动力有限,只能种几亩地,收成仅自给自足,无法产生其他经济效益。“现在每年可以拿到800元的土地租金,还可以就近务工多一份收入,土地也能够发挥更大效益,一举三得。”侯光辉高兴地说。

曾经苏湾村的土地大多是“巴掌田”“补丁田”,农田设施不配套,缺乏灌溉设施、种植费时费力,严重制约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image

“项目改造完成后,更有利于机械化收种,我就承包了800亩,每亩产量高达600到700公斤左右。”苏湾村种粮大户侯树峰激动地说。2022年是改造后第一年种植水稻,侯树峰就尝到了旱地改成水田的甜头。

一年多前,苏湾村有3000多亩旱地,零碎的“巴掌田”近800块,而且地势低洼,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但种植玉米产量不稳,每亩收入700元至1000元,十年九淹,经常需要进行补种,刨去农药、化肥等成本,收成勉强自给自足,经济效益不高。

2021年7月,苏湾村“旱改水”项目开工,改造面积3732亩。改造完成后新增水田面积164亩,2022年6月种上水稻。放眼望去,新增的水田方方正正,排水灌溉设施完善。一年一季小麦一季水稻的产值是每亩3300多元,收益比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多收入700多元。现在,流转承包后的土地,村民既收地租还能就近打工,两份收入到手。

image

展沟镇通过实施“旱改水”项目,进行土地平整、大中沟疏浚及节制闸、泵站、桥梁、渠道、道路等工程建设,增加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种植收益,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率,“两增三提”改出了丰收田,“亏本田”变成高产田,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结合旱田改水田项目,水稻规模种植经营步入正轨后,下一步,展沟镇将进行粮食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效益、水质土壤保护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探索建设“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一、二、三产业相互配套、功能互补的融合示范区,形成示范区效应,打造一流的小龙虾、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王克皊 韩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