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明光新闻
明光市:监督力量赋能“两强一增”
来源:干红波 葛强 钱磊 2022-10-31 16:28:21 责编:喻寒松 张波 实习编辑 王诗雨

今年以来,明光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深化监督问责机制,推动惠民、利民政策落地生根,助力乡村振兴提质扩量增效,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乡村振兴领域我们一直都是靠前监督,直面问题矛盾点,做好靶向监督,将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我们的职责就是将惠民政策精准护送到位,不能怕惹刺头,怕触霉头,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该市第六纪检监察室负责人深有感触。

在乡村振兴领域,明光市纪委对全市部署近200名纪检人员参与到村(居)、乡镇(街道)、市级相关主体单位中去,重点发挥村(居)纪检委员的“探头”和“哨兵”作用,全力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对各环节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监督。构建完善上下联通、左右联合、内外联动的监督执纪体系

充分发挥系统优势、系统作用,盘活力量、补齐短板,实现监督力量统一调配、审查调查统一实施、以案促改统一深化,达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效果。

注重廉洁教育,廉化强农路上的科技带头人。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选认科技特派员总数达80名,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廉洁课堂2次并选派80名纪检专员对该批科技特派员形成“一对一”“手拉手”帮扶指导。确保以廉育人、化风成习的前提下,提高科技特派员对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明光市苏巷镇创新选聘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对镇园区内规上企业及拟申规企业以及各小微企业等开展营商环境监督,对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进行监督举报,通过第三方监督,对前期和现在相关信息作数据比对,还畅通监督渠道,拓宽“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的延伸触角。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跟踪处置,倒逼干部作风提升,全力为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营造“亲商”“爱商”“敬商”的良好氛围。

强化问责力度,深化强农路上的机械全覆盖。针对明光特有地势,编制农机需求和研制清单。由市纪委监委牵头多次对农田宜机化改造进行“暗访”摸排。是否因地制宜?是否落实补贴?是否超额?是否存在利用职权贪污侵占、截留挪用、挤占私分?是否存在虚报套取、优亲厚友?带着疑问,在乡村振兴的重大领域寻根问底。此外还整合巡察、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建立各负其责、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工明确的“大监督”格局,逐步实现对农用机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切实将监督力量转化为机械强农的实际效能。

明光市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以来,已成功创建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实施农业“高标准农田”改革行动,提高农机作业通行条件。提高农机装备使用水平,补齐农机推广应用短板,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做好靶向监督,护航精准施治下的农民增收。进行4次“室组”联合、“室组地”联动督查和9次随机走访,为落实市纪委监委对乡村振兴领域的高标准、严要求,第六纪检监察室联合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组按照“环节有‘探头’、监督抓关键、风清气又正”的思路,持续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三权分置”改革进行“靶向式”监督,突出对重大项目、重要举措、重点区域、重要政策、重要改革的监督检查,让种粮补贴、土地流转金、村集体经济等具有牵动意义的措施在阳光下生长。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工程项目的监管,我市开展‘协作区’‘室组地’进行联动,紧扣乡村振兴领域的任务目标,对监督内容进行分类推进,运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进一步提高实时监督、联动监督、精准监督的能力。从源头上防范面子工程,有效压缩‘人情’空间,切实以廉洁工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该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道。(干红波  葛强  钱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