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土地是关键,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整合农村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户增收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安徽省利辛县旧城镇董庄村通过整村土地流转,把闲置的土地流转集体承包给合作社,合作社为村提供修建巷道、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专项扶贫岗位,零散的土地资源变成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优势资源,创造了农业提产扩能、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多赢局面。
“之前我自己种地,本来我们家就7.5亩地,家里青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农忙的时候还得从外地赶回来。家里地块比较零散,种地成本高,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在说起之前种地的日子时,董庄村民陆涛这样说。
“现在好了,村里帮助我们将土地统一流转出去,每亩地的流转费是850元。老人在家也可以去农场里干点杂活,算算比自己种地多收入了将近一万块钱呢。”在说到流转土地后,村民董超前高兴地说道。
“董庄村逐个村民组召开党小组板凳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宣传发动,反复协商,党员带头,大户带动,流转土地2200亩,将碎片化、分散化的土地资源统一交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对外发包。”村集体经济组织再与利辛县李倩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实现了土地“化零为整”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和模式,结合现代机械化运作模式、高效管理方式,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以前每到小麦、玉米收割时都犯愁。自己种的地少,专门找收割机不值当而且价钱还高,收完之后秸秆还得处理,每次想到都很头痛。现在好多了,有了大户承包后,借用他们的机械,他们都是先帮我们把粮食收回去,收完后还帮助我们把秸秆打捆离田,省了好多事。”董庄村针对农民种地的痛点难点,由村委会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合作社承包该村农机服务以及秸秆打捆离田,极大缓解了村民收种难问题,秸秆离田又对地力提升有好处,可谓是一举两得。
之前的旧城镇董庄村陆油坊庄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坑坑洼洼,村民出行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大型机械运行,影响村产业发展。
2022年8月份,利辛县李倩种植专业合作社用时两个月把该庄所有巷道及主要道路进行修建。“每次我到村里去看看时,村民们都讲修了水泥路,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下雪了。”利辛县李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涛高兴地说道。
董庄村现有村民1000余户,土地4044亩。依据利辛县农业部门提出的“两块田”政策,在村“两委”的努力下,流转出2200余亩,涉及该村所有自然庄。在村集体的统一发包下流转给利辛县李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支付村民850元地租,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0人次,并雇佣58名家庭贫困户村民做长期职工。(陈明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