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黄村镇:田野里的“梦想家”
来源: 姚慧珊 2022-11-14 16:45:28 责编: 余红霞

泾县黄村镇双杰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始建于2019年3月,由农场主出资创立,注册资金100万元,法人代表章文杰是专业农业种植能手,其父母、妻子均协助其从事无公害水稻种植经营工作,既保留了农户经营农业的优势,又符合农业生产特点。该农场位于黄村镇安吴村,含有100平方米的管理场所(用于办公、接待等),现有固定员工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人。各类农业实施齐全:收割机2台、大中型拖拉机2台、打浆机1台、小型拖拉机7台、植保无人机2台。仓储存放1000平方米,晒场面积300平方米,田间生产用水等各项基础设施俱全,农用机械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60万元。

章文杰一直坚持“技术务农”理念,坚信将先进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会更大程度上提高土地利用率,事实上他也一直在这么做。章文杰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项目,辐射近400户农户,全程托管土地1000多亩。2021年,章文杰申报社会化服务项目:无人机防治666.6亩、播种568.9亩、施肥354.8亩、机收秸秆和粉碎还田650.3亩,与近百名小农户、种植大户签订合同。只见无人机在田间上下飞动着,只一会功夫,便完成了一块田的病虫害防治作业,相对于传统的人力耕作,无人机植保具有绝对的效率优势,现阶段市面上使用的无人机是人力喷洒的30-60倍,同时更加合乎安全和经济原则,不仅人药分离,还能保证人员安全,能为种植者提供及时、低廉的服务,业内专家称,市面上较为主流的植保无人机技术已趋向成熟,章文杰正是看中这点,便一直在积极探索以资金、技术、服务为纽带,与众多种植大户展开合作,同时服务小农户的组织形式。通过社会化服务,章文杰将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现代要素融入黄村镇的农业生产过程,俨然成为“泾土地”上的“土专家”。

章文杰在开展社会化服务项目时,一直给予小农户优惠,很多时候还利用自家大型机械帮助他们免费收割秸秆,他的举动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去年章文杰被选为县人大代表,他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乡村要振兴,要靠农业实现致富,这一切都离不开新型农业技术。章文杰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成效显著:一是以服务小农户作为主要对象,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着力解决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二是不仅提供单环节的服务,更逐步扩大全托管服务面积,章文杰不仅在黄村镇服务,还在茂林镇组织开展,甚至已经将服务对象拓展到芜湖市。在尊重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前提下,集中连片推进规模化生产。三是极大地提升了油粮作物的生产效益,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减少经营风险。

2022年,章文杰继续鼓足干劲大力实施社会化服务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实施全托管服务面积1000余亩,主要涉及油菜及水稻作物。多年的服务经验使其不禁感慨“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小田并大田’,那对于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开展将带来巨大的优势。”“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农情,若能在“小田并大田”的基础上实施社会化服务,那将有助于克服小农户分散经营的不足,还能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既能扩大土地集中连片种植率,还能节约成本。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将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形式,现阶段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农业生产方面存在化肥农药用量大、利用率低、品质不优等问题,社会化服务的过程,就是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的过程,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过程,在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浪潮下,只有适应先进技术,掌握标准化生产,才能实现质量兴农,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从而更加适应新型市场。章文杰作为一个90后新型职业农民,他不仅懂政策,也懂技术,可以合理地根据相关政策争取扶持资金,利用扶持资金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辐射周边更多群众。他时常这样说“联合收割机、农业无人机,这些都是助力丰收的‘利器’,但这些东西对于老一代的农民来说操作性较强,他们很难掌握,现在已不是曾经的脸朝黄土背朝天,很多都是机械化。我认为现代农业需要更多的青年力量,可能部分人会觉得农业是个既没前途也没‘钱途’的行业,但是我觉得现代农业早已不是如此,高科技的农业机械,正在改变农业的未来。”(姚慧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