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灵璧县渔沟镇郑楼村依托“清廉乡村”建设,紧盯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村级干部的廉洁自律,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社会治理在村级落地见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强化政治建设,构建“党建+”乡村治理体系。郑楼村“清廉乡村”建设工作实施以来,力抓党员干部政治学习,强化“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党建+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750万元的食用菌大棚项目,目前已带动30人稳定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同时在稳定原有西瓜、草莓、蔬菜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种植品种,引入附加值更高的羊肚菌,村级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增强,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党建+疫情防控”,筑牢抗疫堡垒,打赢疫情防控战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7月份,在全县实行“足不出户”管控措施期间,郑楼村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同时,聚焦企业和农户受疫情带来负面影响,经摸排,村内家庭农场、就业扶贫车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商品滞销、物资运输不畅等问题,郑楼村驻村工作队及时与县教体局联系,将村内食用菌加入学校营养餐项目,帮销5万多斤平菇,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帮助就业帮扶车间办理相关手续,协调外送货物和来村材料3次。“党建+信用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自7月8日“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正式在全省上线以来,郑楼村及时向群众公示公开党务村务工作、集体“三资”、工程建设项目、惠民资金等事项共计136条信息。截至目前,郑楼村“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浏览量共计17392次,收到群众投诉1次,已及时办理回复,收到群众的满意评价,引领群众齐参与。
坚持民主管村,全面提升村级资产产权管理能力。摸清家底,建立村集体资产“明白账”。彻底摸排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坡、荒地、水面等自然资源,以及集体所有的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和其它资产,完善登记造册,确定产权所属并定期更新。同时,全面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好管理,建立村集体资产“制度账”。建立集体资产登记制度,将集体资产按照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分类登记,及时记录增减变动情况;建立资产保管制度,明确资产管理和维护方式,以及责任主体等;建立资产使用制度,明确资产发包、租赁等经营行为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实行“四议两公开”或招标投标,强化经济合同管理,清理纠正不合法、不合理的合同;建立资产处置制度,明确资产处置流程,规范收益分配管理。
聚焦项目发展,提升干事创业能力,助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郑楼村以村产业园为依托,全面推进2022年产业项目,驻村工作队队长钱海廷时常提及“要想确保村级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为村里项目发展提供土地、技术、人才、品牌建设等全流程服务”。科学谋划年度项目,在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大户需求和村里发展需要,上报养鸭大棚和羊肚菌基料孵化某地2个到村项目,根据村里脱贫户的实际情况申报养羊、西瓜种植等到户项目11个。做好村级项目服务,针对产业园内现有的西瓜、草莓、蔬菜和苗木种植产业,以及后期的平菇和羊肚菌项目,与省农科院对接,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点对点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同时利用县产业园区配套资金高质量完成园区内2公里生产用路和7座桥涵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进一步提升园区的硬件设施。探索经营性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村集体自主发展产业,结合皖北自然环境和目前市场行情,以村集体自主经营的形式,自筹20万元,在山核桃基地和光伏电站下面套种瓜蒌子100亩,接管种植100亩树莓,2项产业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0万元左右。成立产业服务公司,为充分整合优质资源,激活农村资源,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以村集体名义成立跃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承担村级产业服务、公益性事业和小型工程,经过近半年的运营,目前已通过实施村级小型工程创收8万元。
有求必应,解决急难愁盼,提升为民服务能力。郑楼村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发力,破解难题,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充分发挥“两室一场”文化场所作用,利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周四晚上定期为群众播放主旋律电影,利用周末等时间,根据老人、儿童、妇女等不同人群需要,播放专题电影,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持续开展评选表彰活动,选出“文明家庭”“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好媳妇”“好儿女”代表,激励人民群众学习身边典型,引导群众争做好人形成向上向善的好风气。大力实施教育帮扶工作,全面排查全村留守儿童情况,向36名困难学生捐赠书包等学习用品,邀请团县委、县妇联等做好村贫困小学生家庭资助和捐款;筹资助5万元为郑楼小学幼儿园进行维修修缮,组建郑楼小学心理咨询室,协助小学生改变消极情绪,积极向上地面对新生活。(温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