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萧县新闻
圣泉镇:发展“庭院经济” ,美了环境、富了乡亲
来源:程通 2022-11-23 11:01:18 责编:何雪峰 代明俊 喻寒松 夏朝阳

今年以来,萧县圣泉镇开启了庭院经济的探索,立足本地农户空闲庭院和劳动力等实际情况,把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农家的方寸之地变成“增收宝地”,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开辟了增收渠道。

金黄庄的庭院菌菇就是该镇“庭院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金黄庄结合本村实际,优选菌菇等兼具实用性、经济性的品种,采取“经营主体+农户”模式开展订单生产,实现产销对接,促进庭院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因此,“小而美”的庭院经济,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壮大庭院经济,有助于增强乡村社会的活力,让广大乡村既有“看头”更有“赚头”。

所谓庭院经济,是指农民利用自有院落空间和资源资产,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等业态,在自给自足的同时,又能对外输出产品与服务。

作为一种乡村产业形态,庭院经济契合了乡村实际与农民的情感需求。农家庭院向来是农村生产生活等多重功能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庭院承担着谷物晾晒、农机具存放、农产品粗加工、手工生产等重要配套功能。发展庭院经济,是对其传统功能的延伸与拓展,让方寸之地在物尽其用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展庭院经济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脱贫劳动力就业,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小而美”是庭院经济的基本属性,但庭院经济不等于小农经济。庭院经济单体体量有限,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但“小而美”背后蕴藏着“广而深”的巨大潜力。

庭院经济,是实践现代农业理念的优良载体。具体而言,依托农家庭院,可以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在传统种养业、手工业的基础上,导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有效提升农业产业链附加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庭院经济不是回归小农经济,而是引导农民破除小农观念,拥抱新业态、接受新理念、对接大市场的过程。“小而美”也可以成其大,关键在于解决好规划、标准化、组织化等问题。

规划先行。庭院经济具有灵活性、个性化等显著特征,但其发展同样要纳入区域产业发展大局加以考量,避免盲目无序发展。各地应当根据资源禀赋、市场供需现状,从实际出发,突出乡土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明确发展布局、目标、重点和技术模式等。

标准化引导。产品是否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服务是否有规范的流程且明码标价,用地是否在政策框架内,生产过程与污染排放是否达到环保要求……发展庭院经济,理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技术模式、生产流程、服务规范、投入品标准、市场秩序等,确保庭院经济规范有序发展。

组织化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短板在于,对市场信息掌握有限、市场渠道不足、议价能力弱、风险应对能力差。因此,应当鼓励经营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庭院经济经营者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流转入股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统一培训、统一供料、统一收购等服务,走分散生产、联合经营、规模发展之路,实现庭院经济与产业链有效联结。(程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