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旧城镇:种植“大棚菜” 助农致富快
来源: 陈宇 2022-12-01 09:22:12 责编: 武长鹏 余红霞

你有产业我有土地,他有技术我有公司,一个小小产业园,通过“产业共建、园区共治、成果共享”的生动实践,打破村庄界限、行业壁垒,有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村民“三增收”。

近日,在安徽利辛县旧城镇老王集村的现代蔬菜产业园里,一片忙碌景象,一期4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茄子迎来丰收,陆续采摘上市。

“8月底下苗,能从10月底一直采收到明年6月。”凤北村老王集庄村民王某兴奋地说,之前村里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如今在产业园认领了10个大棚,种植辣椒苗19800棵,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收入15万余元。

镇主导、村共建、多主体参与,是产业园的一大特色。为打破就村抓村的惯性思维,解决人才短缺、资源分布不均、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凤北村和邻近的盛黄村、丰桥村、戴园村以“共同缔造”活动为抓手,分别注册了乡村合作公司,并与2名种粮大户、1名技术人员,以土地、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联合成立现代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了抱团发展蔬菜产业的致富道路。

“大棚数量根据各股东出资比例进行分配,收益按照认领大棚的产量核算,公用部分开支由股东分摊。”负责现场生产管理、施工协调的凤北村党支部书记王伟说,各自的大棚各自管,但是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农产品销售,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人工资标准,统一品牌运营。分散又集中的方式,既带动了大家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又能捆绑成团、各取所长,一起创品牌、闯市场,可谓一举多得。

这边蔬菜大棚生机勃勃,那边研学项目也在火热施工中。“‘双减’政策实施后,研学需求充分释放,智能观光玻璃棚以草莓、番茄等无土栽培为主,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可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旧城镇人大主席陈明介绍,目前正在与移动公司洽谈,计划打造智慧农业,实现虫害、温度、湿度、作物生长等实时监测。

旧城镇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村民经验丰富,技术、区位、土地等优势明显,但一直缺乏龙头带动。现代蔬菜产业园的建立让蔬菜产业由“单打独斗”转为“集体作战”,逐步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和流通能力不断提升。“产销旺季,采摘、搬运、分拣、装车都需要大量人力。”负责人表示,产业园全面建成后,100余个大棚可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00余人。(陈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