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乡村振兴
汪重阳:水稻“新农人”变成“兴农人”
来源:李笑妍 2022-12-02 16:02:02 责编:代明俊 夏朝阳

“按照设定好的参数、航线,在无人机的机箱里装上农药,飞到两米到两米五喷洒农药,洒农药的时候不能飞太高,不然农药会飘走……”近日,在南陵县马仁村重阳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的稻田里,一名皮肤黝黑、面带青涩的年轻人正向前来学习的农户们分享农场机械化、科技化农业发展的经验。

这位年轻人叫汪重阳,两年前父亲汪荣明的一通电话让这个刚被提拔为全国五百强公司厦门分公司总经理的年轻人回到这片故土。“我们年纪大了,现在干农活都有些吃力,总有干不动的一天,可又实在舍不得放弃这片种了几十年的土地。”汪荣明说,现在国家大环境很重视农业,机械化、科技化让农业有了新发展,跟过去那种传统的农业截然不同,发展农业也能搞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重阳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的水稻。

1995年出生的汪重阳没有什么水稻种植的经验,但却清楚地知道,要想走好这条水稻发展之路,就要对父辈传统的水稻耕种模式做出改变,凭着对机械化、科技化农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汪重阳在政府的扶持下,不仅购入大马力拖拉机、插秧机、新式抛秧机、收割机,而且还添置了集播种、施肥、洒药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无人机,成为乡里乡亲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汪重阳介绍插秧机的插秧方式。

重阳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的拖拉机。

从200亩到760亩,汪重阳成立的重阳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在机械技术的支持下,逐步克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能适应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发展趋势,不仅实现了耕种面积的逐步增加,而且还在南陵县农机抛秧技术的推广上发挥着带头作用。

(重阳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的介绍牌)

汪重阳积极在政府组织下前往先进基地学习技术,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能够熟练地操作无人机等农机设备,并向农户传授操作经验。

另外,在政府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下,汪重阳与芜湖市农业委员会合作打造“芜湖大米”品牌,按照“芜湖大米”对水稻培育全流程的要求种植。品种是市里从广东引进的优质大米——国家一级水稻美香占2号;土壤要经过质量检测,通过检测才可以种植;打药、施肥、灌溉、巡田必须全部上传到APP里面,对水稻种植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通过溯源码即可查看。

汪重阳介绍数字化管理。

据汪重阳介绍,凭借智能化、数字化农业技术,无人机飞过稻田,他便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显示的颜色判断水稻长势。通过智慧“芜湖大米”数字化田间监测点,还可以随时了解到土壤、空气温度、肥料成分等数据,并根据频振灯诱集的虫类开展虫情测报,做到准确掌握、及时应对,这种科技农业模式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农业发展质量。

智慧“芜湖大米”数字化硬件设备田间监测点。

在水稻品种方面,农场种植糯稻、粳稻等多品种水稻,以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种植风险,通过虾稻共养等模式,种植无公害水稻,生产优质大米,增加收入,保障经济效益。另外,在农田旁的大棚里,汪重阳还种植了玉米、西瓜等经济作物和紫云英等有政府补贴的作物,据他说,种植水稻并不是每年都能盈利,他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保障经济收益。而且只种植一季作物土壤容易出现板结,这种方式还能很好地保持土壤肥力。

农场大棚中的玉米。

在种好自己的水稻之余,汪重阳还积极开展农户合作,带领南陵县英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们参加农业项目,向农户分享自己的机械使用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的土地均已实现机械化耕作。

国家有质保,政府有扶持。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是汪重阳推进机械化耕作的底气,他说,“农忙的时候,政府会安排专人在县里驻扎,无人机出了任何故障都可以去报修,24小时之内没修好,还会配一台无人机给农户,以免耽误农忙。其他的农用机械出了故障也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和修理。”在政府的扶持和汪重阳的带动下,今年南陵县已有三十多台无人机投入使用,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得到有效保障。

仓禀实,天下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根弦,农场成立以来,汪重阳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十八亿亩耕地的指示,在实践中落实“两增一强”,积极践行机械强农、科技兴农,大大提高生产力,实现了水稻的规模化种植,他也成为当地科技种粮带头人。

重阳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的稻田。

目前,汪重阳正在着手建立自己的加工厂房,引进烘干技术,改变现在水稻收割后直接售卖的交易方式,用烘干技术,降低水稻水分含量,提高储存时长,以期实现水稻种植收益的进一步提升,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机械化、规模化的水稻种植中,发展高质量农业,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李笑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