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岭水库移民征迁“百日攻坚”行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90后”青年干部,他们接下“接力棒”,敢啃“硬骨头”,在征迁一线工作中提炼本领,历练经验,加速“蜕变”,展现出青年干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优良品格与青春风采,为牛岭水库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潘飞于2018年9月进入榔桥镇工作,自2019年7月起投身牛岭水库移民征迁工作。作为外地干部,为了水库建设大业,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潘飞长期驻镇驻村,全身心投入到征迁工作中。
潘飞在征迁一组的主要工作是计算征迁补偿,答复征迁政策以及档案资料的管理。潘飞非常注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测绘、评估等新的知识,确保每一笔补偿计算,每一项政策解读,移民都能得到准确知晓。在征迁商谈中,面对的群众有年长的,也有年龄相仿的,针对不同对象,能够用不同的方式予以沟通,做到让移民听得懂、理解得明白,最后开心、放心地签订好协议。
潘飞始终将移民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群众方便,三次夜里前往移民户所在的县城的住所,进行当面商谈,在潘飞的细致沟通与周到服务下,这一户满意地签订了协议。在征迁一组率先完成征迁任务后,潘飞又马不停蹄主动加入其他征迁组,在征迁工作中继续发光发热。
▲潘飞(右二)与征迁户核对协议信息
陈赛克是征迁四组的一员,对榔桥镇河西村丁村、大湖滩组26户开展征迁。面对复杂而艰巨的征地工作和迟迟不签约、对补偿款不满意的征迁户,陈赛克多次入户不厌其烦进行解释宣传,主动为困难群众想办法,解决征迁户的后顾之忧,让征迁变成有情的安置,用真诚的关怀赢得群众的信任,让广大征迁户了解征迁、理解征迁、支持征迁。
该组一户移民常住上海市,陈赛克多次电话沟通,做好前期思想工作,同组员一起赴上海市金山区该户家中当面洽谈,核对土地青苗、房屋面积、房屋装修等信息,第二天该户与工作组一同返泾,并顺利签订协议。
陈赛克的女儿刚满三岁,为了全力推动征迁工作,陈赛克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和陪伴家人的时间,“很想念家人,但是征迁工作意义重大。在工作组和我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干部还有很多,大家都怀抱着同样的目标,拧成一股绳,为征迁任务圆满完成努力工作着。”
▲陈赛克(右一)深夜入户开展工作
祝杰是榔桥镇“95后”干部,自被抽调到牛岭水库移民征迁六组后,立即转变工作角色,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祝杰详细了解征迁补偿方案,吃透政策精神,同时对征迁对象家庭情况细致摸排,做到心中有数。在入户开展征迁工作中,他虚心向同组的前辈们学习沟通技巧,真诚的态度和贴心的服务打消了移民户的疑惑和顾虑,有效推进了征迁工作进度。
祝杰表示,“第一次参与征迁工作,既期待又有些担心。我跟着同组的前辈们学习到了很多,征迁工作一定要脚勤、嘴勤、脑勤,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用好工作方法,倾听群众诉求,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好。”
▲祝杰(左一)与征迁户核对协议信息
榔桥镇很多“90后”干部都是第一次参与征迁工作,他们在一次次入户中积累征迁经验与技巧,充分展现自我能力,实现成长与蜕变,以青春的闪耀光芒汇聚起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强劲力量。(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