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郎溪新闻
郎溪县:“四字”功夫 加强衔接资金项目管理
来源:宗禾 2022-12-06 14:57:24 责编:李伟 喻寒松 夏朝阳

近年来,郎溪县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强化资金项目管理,为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物质支撑。

“早”字当头,积极谋划建库。每年6、7月间,县乡村振兴局通过吹风会、座谈务虚会等形式对建设下一年度项目库工作进行部署,9月初下发正式通知,此后会根据情况下发提示单,对建库工作具体时间节点、流程、重点项目谋划注意事项进行明确。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创造性开展“由上而下指导”与“由下而上上报”相结合的工作开展方式,提高项目谋划精准度。进入衔接期后,积极提倡探索政策集成,系统谋划论证一批整体性、综合性项目,提高项目总体效益。各镇(街道)在上报时,将重点项目进行标注,乡村振兴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与镇(街道)就重点项目进行对接指导,先期研判、解疑答惑,着重提高重点项目的可行性。

各镇(街道)、部门严格按照“群众参与,村级申报,镇级审核,县级审批,省市备案”项目谋划流程,落实项目县镇村三级公示公告制度,聚焦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等任务,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有序入库。2023年该县计划入库项目135个2.71亿元。

“优”字托底,聚焦到村产业。脱贫攻坚期间,郎溪县贫困群众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和缺劳力(三者累计比例高达89.9%),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能力较弱。针对这个特点,一直以来,郎溪注重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以创建示范产业扶贫基地为抓手,因地制宜选择茶叶、蓝莓、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到村产业项目建设。

2013年以来,总计使用扶贫(衔接)资金直接用于茶产业3520.57万元,新增茶叶种植面积3371亩,新建或改建茶叶加工厂房6300平方米;使用扶贫(衔接)资金1173万元用于花卉苗木等大棚建设,建设面积为8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经县委农办审核符合标准和达到带动增收的特色产业园区42个,形成了以姚村镇夏桥村产业园、凌笪镇下吴村白茶产业园为先行示范的产业基地,不断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3年-2020年,该县形成扶贫资产总规模为470个21189.8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规模为189个10294.83万元,占比48.58%,远超24.7%的全省平均水平。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由2021年57.24%增长至2022年67.6%,其中用于到村产业占比从51.77%提高到2022年65.13%。

“快”字入手,推进项目实施。疫情期间,该县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实现极简办、极速办、极优办,从优从快提升项目资金拨付效率。今年5月,建立衔接资金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拨付调度红绿黄灯亮灯制度,实行分类管理,按周调度,项目正常推进的标注绿灯,项目推进较缓的标注黄灯,项目推进严重滞后的标注红灯。

对连续被标注红灯的项目进行专题调度,紧盯时间节点,细化进度安排。近年来,该县每年扶贫(衔接)资金预算执行率都达到100%。今年衔接资金6235万元预计在12月10日前全部拨付到位。

“严”字为要,加强资产管理。该县按照省统一要求建立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相关制度,认真开展扶贫资产管理“回头看”,确保资产不流失和持续发挥效益。该县要求产业类项目综合收益率达8%以上并做好联农带农,持续跟踪监测2013-2021年建设的到村产业项目效益发挥情况,重点关注茶场、大棚、厂房等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和合作经营等情况。

今年6月,县乡村振兴局会同县审计局用近两个月时间对各镇(街道)扶贫(衔接)资金使用和历年扶贫(衔接)资产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审计,共发现23个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成19个,其余问题预计12月中旬全部整改完成。

扶贫(衔接)资产的有效管理对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21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3007.15万元,村均收入34.56万元、同比增长71%,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20个;预计2022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700万元,村均收入42.5万元、增长23%,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31个。(宗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