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孙庙乡:绿色种养循环开启致富路
来源: 2022-12-07 10:26:21 责编: 武长鹏 何兰

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庙乡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色活力。

生态“养牛经”“犇”出致富路

在孙庙乡高堂村李亚峰的养牛基地,工人正在给牛添加草料,整洁干净的牛舍整齐排列,一头头健硕的肉牛在牛舍里嚼食着草料。

该养牛基地占地120亩,投资100万元,共建成标准牛舍4栋。目前,基地存栏肉牛150余头,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年销售收入110万元以上。

“养殖肉牛使用的草料都是回收村民田地里的小麦秸秆,这样既合理利用了秸秆,带动农民增收,也减少农民乱堆乱放、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李亚峰说。

同时,这些肉牛产生的粪便经过专业化设备的处理,都能用作有机肥,这样也解决了他种地肥料的问题。对于多余的肥料,他还经常送给周边的低收入人群,并义务帮其施肥,以减少农民种粮成本。

秸秆被养殖户回收加工成草料喂牛,不但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牛产生的粪便上到地里,又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016年,李亚峰萌生了搞养殖的念头,经过一年的实地考察、学习,他决定进行肉牛养殖,选择西门塔尔肉牛。2017年,他抱着试着看的心态养殖了30头,在不断摸索中,第一批肉牛终于成功出栏,赚了近15万元。经过不断积累养殖经验,他逐渐扩大了养殖规模,从几十头牛逐渐发展到一百多头牛,致富路越走越宽。

据李亚峰介绍,这种肉牛体格大、养殖周期短、肌肉多、肉品等级高,适应性强,效益高。他目前养殖了150多头肉牛,每头出栏的肉牛重量在1600斤以上,带来的效益达到8000元左右。

买小牛、喂大牛,买瘦牛、育肥牛,买母牛、繁小牛。养殖基地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过上了“牛”日子。

养蚕织出致富“绿色”通道

在孙庙乡益农家庭农场,一排排蚕室整齐排列。在养殖基地内的蚕棚里,蚕架上摆满上茧的折簇,洁白的蚕茧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透明的折簇上,格外显眼。

该养蚕基地共有80亩桑园,规模化蚕室4500平方米,养蚕25张。

“2022年,我们统一用了折簇上茧,比较环保,上茧成功率大,而且蚕茧好看好卖。”周小芹说,以前上茧都是用自己采回的树枝和一些较硬的草,后来发展成纸质的方格簇,方格簇的缺点是不易保存,遇水或蚕的排泄物,很容易损坏。2022年,农场引进塑料折簇,在蚕茧的美观和使用上帮上了大忙。

目前,孙庙乡桑园面积已达500亩,2021年蚕茧产量达3万公斤,蚕茧产值达130万元。“我们现在形成了蚕茧、桑叶茶、桑果、果酒、桑叶饲料、蚕丝被等一系列完整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有望实现蚕桑综合效益翻倍。”周小芹说。

桑叶用来养蚕,桑叶加工成茶叶,桑果用来酿酒,蚕的排泄物是很好的鱼饲料,逐步形成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技术模式。通过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孙庙乡扶持了一批专业化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民开始养蚕,或增加养蚕数量,或开发新桑园,或发展精深加工,使养蚕成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走上了绿色发展增收致富路。(韩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