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蜀山区道德模范赵迎春:航空报国情 梦萦五十载
来源: 王丽 孙雨静 2022-12-12 10:29:52 责编: 余红霞

满腔热血,不断突破

为了摸索试验一组技术数据,他在炎热高温季节钻进试验室,一个人在КУ-7试验器上,光着膀子干了一个多星期。在YX-2、YX-3新品研制任务下达之前,赵迎春曾接受一项专题任务,即对我国防空部队击落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氧气系统残骇进行技术分析。经过一段异常艰辛的劳动,他总结写出了一份颇有价值、足有几万字的技术报告,这项工作给了他承担新品研制很大的提示启发。他和课题组在确定设计方案后,多年奔波在工厂与主机所、空医所、部机机场、试飞院之间,汗水洒遍一路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航空供氧装备YX-2、YX-3供氧系统于1974年通过航定委二级设计定型,该项科技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励。

赵迎春在成功主持我国第一代航空供氧装备的研制工作后,他主编了《飞行人员加压供氧系统设计规范》国家军标,参加编制《航空工业科技词典》《航空救生专业名词术语》等学习教材,撰写发表了《一种先进航空供氧系统的设计方案论证》《国外航空供氧装备的研制动态》《战斗机高压氧气系统的储氧量计算》《YX-4和YX-5供氧系统设计分析》等论文。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九十年代后期,工厂新研课题不多。承接的国家重点型号十号工程氧气系统的研制任务,因项目处于启动阶段,而且研制经费没落到实处,工厂军品研制形势一度冷落。加上当时家用空调器生产给工厂带来沉重的银行借债,仅发70%的工资也连续数月拖欠发放,工厂人心不稳,科研所设计人员纷纷跳槽外流,重点型号课题组面临散伙。眼看这种形势,赵迎春没去考虑个人工资待遇,他在为军品研制任务犯愁,在为研究所技术人才的大量流失着急。赵迎春毅然重新挑起系统长(课题负责人)的重担。他把设计室留下的几位设计员聚集起来,他要带领这个课题小团队苦战拼搏一番!

赵迎春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从此,他可以回家养老。但老赵的心里割舍不掉对祖国航空事业那份情,而对返聘工资待遇只字未提。安排好老赵返聘的手续后,科研所时任所长对他说:“现在工厂困难,每月仅给你260元钱,其他的补贴没有。”老赵说:“不要提多少钱,我心里只想着还有好多事没做完。”他要以对祖国航空事业的忠诚之心,坚守航空供氧装备研制这块阵地。 

老当益壮,再立新功

在返聘工作时期,他带着一个精干的研究小组,对JF4XX型微型供氧调节器进行了设计分析和原理试验,现已基本掌握其工作原理与结构,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改进性、创新性设计,以图研制生产出一种可以和西方发达国家相媲美的优势产品。经过几年苦战,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老专家赵迎春、吴德安指导课题组几位年轻主管设计员挑起了重担。他们以超常思维空间,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分析研究课题中的复杂技术问题;开动脑筋,解决多项技术指标科学合理地标定,谋划人机功效的实现。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艰辛苦战,重大技术关键终于突破了!2008年9月, 我厂研制的气液控制台等多项新品,随着“神舟7号飞船”遨游太空, 得到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的赞誉表彰。(王丽 孙雨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