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泾县
千里寻亲路,英魂归故里 ——泾县退役军人局为汪兆麒烈士寻亲记实
来源:王江辉 朱东辉 2022-12-28 11:53:21 责编:李伟 喻寒松 王逸群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泾县退役军人局为汪兆麒烈士寻亲故事,就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

缘起:12345热线

2021年4月6日,该局接到12345服务热线询问:泾县泾川镇汪兆麒烈士,何时进泾县烈士陵园?

来电人汪贵福自称为汪兆麒烈士的曾孙。汪兆麒是何时认定的烈士?原籍哪里?该县退役军人局工作人员立即着手查询。先从1996版《泾县志》第三十六章《英名录·烈士名录》寻找,结果未见汪兆麒。再查询中华英烈网,网上赫然有汪兆麒烈士名录,但此汪兆麒为湖南藉。

虽多方查询无果,但泾县退役军人局认为,宣传英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该局职责所在。于是一场“为汪兆麒烈士寻亲”的故事从此拉开。

为准确掌握信息,县退役军人局先从档案馆查阅资料。档案显示:汪兆麒有八年以上斗争历史,致积劳成疾病故。又曾立大功一次,可根据《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第三条发给其家属“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并按同条三项及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公告之新优抚条例标准,病故营、团、县长级,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粮2812.5斤。然而,优抚粮,并不能证明汪兆麒是革命烈士。

现场:一块令人热泪奔涌的墓碑

档案资料未能证明汪兆麒的烈士身份,汪贵福等亲属也没有烈士证相关证明,于是县退役军人局工作人员开始从源头查起。

该局工作人员深入“汪兆麒烈士”生前居住地泾川镇董村,走访当地知情老人。经走访获知:泾县“汪兆麒烈士”是安徽桐城人,早期随父迁来泾川镇董村居住。解放后,身穿军装回到董村,当地人亲切地称他“汪团长”。

工作人员还了解到,汪兆麒留有一女儿,乳名小桃,大名叫汪培,如今约80岁。遗憾的是,1952年1月初“汪团长”因旧伤复发在泾县病逝。泾县政府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安葬在泾川镇董村上东山,并立碑纪念。1970年代,因水利工程建设,汪兆麒后人将其墓从上东山迁至现在的西山头。走访了解的信息与中华英烈网介绍很相似:汪兆麒烈士为湖南省益阳县迎风桥镇新塘村人,1912年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团长,1951年在泾县牺牲。一个是“团长”,一个“在泾县牺牲”,这两点至关重要。

如今汪兆麒的直系亲属只有其女儿汪培,而汪贵福则是汪兆麒寄养儿子的孙子,属非直系的第四代后人。

2021年8月21日,县退役军人局工作人员在汪贵福引导下,在董村西山头找到了汪兆麒的墓地,观看碑文后,工作人员被汪兆麒烈士的事迹所感动。

碑文如下:

兆麒同志享年40岁,原籍系安徽省桐城县老梅树街人,1920年因家遭灾难随父迁移于皖南泾县六区董村村居住,家贫如洗,自幼替人放牛帮长工至1938年26岁时即参加革命加入红军。历任战士、班长、管理员、生产主任、统购主任、经营科长、团长等职。14年来,忠心耿耿为党为人民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地英勇斗争,终以积劳成疾,不幸于1952年1月3日而病故。

兆麒同志为革命曾工作于东北陕北陕西延安晋绥四川河北等地,身经数次战斗挂花5次,1943年中央经济处于最困难时期,他化妆外出做贸易工作,在环境恶劣和敌人的追拿下,战胜了一切困难,有力地保证了中央机关和部队的供给,立下大功一次,受到了上级与大会上的表扬与物资奖励,同时,他不但积极的工作并且还努力的学习,使自己由文盲而提到了高小的文化水平。

兆麒同志又是一个党性坚强具有高度热忱于人民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生活一贯的非常勤俭朴素,生病时从不肯多用人民一个钱,并且还自己经常劳动,病一稍好就向组织要求工作,对同志也非常的热情诚恳,随时帮助同志进步,为群众排解纠纷,经常参加组织生活,关心党的工作,因而为全党及广大人民所崇仰与敬慕。

兆麒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公历1952年1月26日

碑文历数了汪兆麒为革命斗争四处奔波,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他在革命圣地延安等重要经历,在泾县革命斗争史上也屈指可数。然而,碑文也未陈述汪兆麒为烈士。为此,县退役军人局的寻证工作又陷入了迷茫。

汪培:寻找烈士唯一的亲骨肉成关键

然而,泾县退役军人局未就此停步。他们最后研判,求证汪兆麒烈士身份必须要找到其女汪培,她才是寻证工作的关键人物。

找到汪培,也是汪贵福的愿望。从他祖父、父亲起就一直为汪兆麒寻找其女儿,可是这项“寻亲”一直毫无进展。汪兆麒病逝后,汪贵福和他的祖父、父亲一直居住董村,身居乡村,要找到汪培真如大海捞针。

泾县退役军人局本着尊崇烈士、尊重历史的原则,决定前往湖南实地寻找。

2022年初,由于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县退役军人局只能一边走访,一边请求公安部门协助查询汪培信息。

数月后,公安部门终于反馈了相关信息:汪培,1945年10月出生,现居住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8月4日,县退役军人局与汪培取得了联系。当这名79岁的老人接到泾县退役军人局工作人员的电话时,激动得喜不自胜:70年啦,我老家来电话了!

泾县退役军人局还进一步获知,汪奶奶于1980年代随丈夫定居湖南省益阳,在橡胶机械厂工作直到退休。为此,跨越两年的“为汪兆麒烈士寻亲”工作终于取得了突破。

相认:本是同根生却七十年才聚首

2022年9月13日,汪兆麒烈士亲属和泾县退役军人局组成的寻亲团远赴千里之外的湖南益阳。

9月13日下午4点,寻亲团到达湖南益阳市退役军人局。该局向泾县寻亲团详细介绍了汪兆麒烈士情况:汪兆麒烈士信息于80年代随持证人汪培在湖南省烈士英名录中登记,烈士英名刻在益阳市烈士陵园英烈墙上。汪兆麒烈士女儿汪培一直在湖南省享受烈属优待政策。

下午5点,在益阳市退役军人局陪同下,寻亲团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前往汪培家。曾孙汪贵福见到汪奶奶瞬间,深情地叫了一声“奶奶好!”

阔别七十载的亲人终于相认!千里寻亲泪满襟,咫尺天涯总关情。汪培万万没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泾县还有至亲的人,为父亲70年坚持守墓,也一直执着70年寻亲,寻找着她——汪兆麒唯一的女儿。阔别70年的亲人相认的场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都留下了激动、喜悦和欣慰的泪水!

亲人相认后,汪培向寻亲团展示了汪兆麒烈士证明书,至此,“为汪兆麒烈士认证身份”工作圆满完成。

9月14日上午,寻亲团与汪培一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益阳市烈士陵园。汪培深情瞻仰着刻有父亲汪兆麒姓名的烈士墙,抚摸着父亲的名字,思念的泪水从眼眶顺着脸颊肆意而流!汪兆麒烈士的外孙、外孙女、外孙女婿跪拜在英烈墙前,抚摸着外公的名字,久久不肯离去!他们哽咽着对外公说:对不起,我们早就应该来祭拜您了,只是我们真不知道您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刻来的太迟了,来得太迟了!

回忆:汪培激情述说烈士革命家史

离开益阳市烈士陵园,在汪培的住处,汪奶奶讲述父亲汪兆麒幕幕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我的父亲作为军人虽严格威武,却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骑着大马带我玩,让我很小就体会到父爱的温暖。父亲14岁就当了兵,15岁入党,在战争年代,他的一生是靠奋斗,用性命拼杀出来的。父亲参加过多次战斗,屡立战功,也数次受重伤,那时人们都称他为团长。他参加过红军长征,保卫过延安,在成都还看管过金库。听父亲的警卫员告诉我,父亲很负责任又很清廉,面对大量黄金白银,丝毫不为所动,他两袖清风、一生清贫。这也在我们家风里得到很好地传承!

父亲一生戎马生涯,留给我的却只有一张照片和一只木箱,今天,我把木箱和唯一一张照片赠送给你们,希望他的革命精神在泾县大地上能永续传承!

汪奶奶还回忆到母亲——胡明。她原是内蒙古大草原牧场主的女儿,受“五四”运动影响,向往革命,毅然与其父母断绝关系,只身一人骑着一匹快马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就读医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因为父亲那时经常参加战斗,经常受伤,母亲经常给父亲看病,几乎成为我父亲的专职医生。1943年,经组织安排我母亲与我父亲结为革命伉俪。1946年,在敌人的一次空袭中,母亲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伤病员,不幸被炸得粉身碎骨。母亲牺牲时,我才2岁,这对我来说是永远的遗憾!

小时候我一直不理解母亲,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懂得了母亲的伟大!电影《响铃公主》就是我母亲的生活写照。战争年代,她放弃牧场主大小姐身份,到艰苦的延安参加革命,那是多么伟大的选择!我崇拜母亲更想念母亲,可惜在哪里能找到母亲?

我是1945年在延安窑洞出生的,也在延安保育院长大。母亲是战地医院医生,经常做手术、照顾伤员,几乎没时间管我,是保育院的保育员照顾我并陪我长大。电影《啊、摇篮》就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部队南下,他们带着我过黄河,毛驴背上的箩筐里,一边是我一边是我的行李。黄河水流湍急,毛驴站在河埂上不敢走,红军战士就将毛驴的眼睛蒙住。毛驴的一只脚突然一滑踩到了深沟里,靠近黄河那边筐里的行李翻入滚滚波涛中……我被红军战士从死亡线上救了下来并幸运地活了下来。

部队南下后,父亲接到通知安排他去北京工作。母亲去世后,父亲娶了继母。1950年秋天,全国刚解放,父亲很多年没有回泾县了,很想念老家,组织便批准父亲和继母带着我回泾县。由于父亲身体状况不佳,组织上特意安排父亲在泾县探亲并在疗养院养伤。

1952年1月3日,父亲旧伤复发医治无效,在泾县病逝,那年他40岁。当时,由泾县人民政府领导主持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父亲被安葬在泾县城关董村的一座山坡上。

父亲牺牲,继母成了我的监护人。没多久,我随继母离开泾县,从此与泾县失去了联系。此后,辗转到安徽芜湖、河北保定,最后定居湖南益阳。

我经常嘱托女儿打电话,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寻找泾县亲人,可是终无回声。2013年4月,我女儿在网上看到一篇寻找汪兆麒烈士亲属的帖子,遗憾的是双方没有留下联系方式。我经常感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难道泾县是我永远回不去的梦乡!

你们不知道,70多年的思念,我患过8年的抑郁症,备受煎熬,我一直很想我的父亲。患病最痛苦时,我多么希望父亲能帮我摆脱痛苦、甚至带我一起去天堂!自从老家来电话的那一刻,我抑郁多年的心结豁然被解开了!现在想来,是冥冥之中你们给了我生活的力量,让我能找到失散已久的亲人,解了我70年的心结!

归队:纪念英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汪兆麒烈士英名刻在益阳烈士陵园,但他更是泾县走出来的英雄。

2022年11月13日,泾县人民政府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宣部、财政部《全国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的实施方案》中“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精神,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汪兆麒烈士遗骸举行庄严简朴的迁葬仪式,并邀请安徽省宣城市、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退役军人局参加仪式。

汪兆麒烈士的女儿汪培携子女分别从湖南益阳、广西北海、广东深圳前往泾县参加仪式。那天,寒风拂面,似大地颤抖;细雨绵绵,如苍天流泪。一大早,工作人员来到泾川镇董村汪兆麒烈士墓地,细致地将汪兆麒烈士遗骸捡拾至棺椁,烈士亲属、当地干部群众自发参加汪兆麒烈士遗骸迁葬工作。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纪念碑广场,县政府副县长苏志刚接见了烈士亲属。县退役军人局局长张昊为汪兆麒烈士致祭文悼念,誓言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继承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永葆红色信念不变色!

汪兆麒曾孙汪贵福在仪式上感慨地说:先烈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为忠魂!我要牢记太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锻造品格、坚定信念、为开拓美好幸福的未来,为家乡更加美丽富饶,做自己的贡献,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烈士亲属双手捧着覆盖国旗的棺椁,缓缓走向墓地并轻轻放入墓穴。全体人员向汪兆麒烈士默哀并敬献鲜花。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为烈士寻亲,是告慰也是传承。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汪兆麒烈士圆满迁葬入园,是烈士最好的归宿!英灵归队,让红色血脉永续传承!

尾声:见证一家亲,烈士励后人

11月13日上午,汪兆麒烈士女儿汪培在其子女的陪同下,将一面印有“烈属寻亲七十载,担当作为暖心人”的锦旗送到泾县退役军人局。

汪奶奶握着张昊局长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泾县人民政府,感谢泾县退役军人局,帮我实现了寻亲梦想,让我在远离故土70年之久的今天,又回到养育我的泾县,这份恩情我将永远铭记!”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和继承先烈遗志,弘扬英烈精神,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为烈士寻亲”工作,是赓续红色血脉的一项重要工作。泾县退役军人局张昊局长为此表示:泾县是革命老区,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重要职责,任务艰巨却使命光荣!唯有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烈士褒扬工作,推动全社会崇尚英烈、学习英烈、保护英烈,才能激发全民建设美丽家乡的磅礴力量!(王江辉 朱东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