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岳西县头陀镇头陀村三河组王贻存对村里的新风尚感触颇深:“村里开展移风易俗,对宴席制定了标准,规格也做了限制。女儿马上结婚,我出于面子,准备大办一下。镇村干部得知后,迅速上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最终办宴席6桌,每桌不超过500元,一下子节省了不少钱。”
“镇上设置红白理事会,村里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移风易俗,群众对此都很支持。”头陀镇宣传委员倪良东说。
“近年来,我们大力倡导移风易俗,通过宣传教育和规范引导,实现了红白喜事办理有标准、有人管、有章遵,群众负担大为减轻,文明新风已蔚然成风。”岳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业龙说。
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岳西县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吃过晚饭,包家乡鹞落坪村的文化广场上,广场舞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除了文化广场,村里还有篮球场、小游园,乡亲们休闲锻炼有了好去处。村里还争取资金3500万元,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二期工程,完成沿街立面改造,提升乡村品质品位。”村支书吴良宝说。
鹞落坪村的宣传栏上,张贴着“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婆”等各类榜单,农户家里“文明示范户”的牌子也格外显眼。“通过先进评比、榜单公示,村民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家庭关系、邻里关系都更加和谐。”吴良宝说。
文明乡风在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家园的同时,也鼓起了群众的腰包。仅2021-2022年春节期间,包家乡石佛村倡导禁放烟花爆竹,全村364户家庭共节省烟花爆竹购买费用近20万元。
“自从去年实行禁放烟花爆竹村规民约后,村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我们的有机茶叶品质也更好了,2022年茶叶收入人均达9000元以上。”石佛村党支部书记王军欣慰地表示,石佛村曾是“萝卜山芋当干粮,有女不嫁石佛郎”的贫困村,如今获得了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双认证,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茶村”。
近年来,岳西县大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建设,着力推动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孝老爱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风尚。该县188个村(社区)都有了农家书屋、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全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同时,大力推广文明积分、探索“信用+”,对文明行为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引导群众向上向善。(梁月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