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篮子”,关乎“大民生”。近年来,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全力抓好设施农业蔬果大棚生产工作,蔬菜产业正沿着“小产业、大振兴”的路子不断迈进,一棵棵产业兴旺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向阳而生。
在张村镇王寨村王寨庄的蔬果大棚产业园里,一排排宽大的新型恒温蔬菜大棚映入眼帘。掀开大棚的门帘,嫩绿的小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长势喜人,生机盎然。一茬茬新鲜的蔬菜、水果,给农民带来了丰厚效益,同时也让冬季变成了“丰收季”,蔬果大棚也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聚宝棚”。
新型智能恒温蔬果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碌地穿梭进行采收工作,他们将已经成熟的香菜、白菜、西红柿、青椒等蔬菜进行采摘、整理、分拣、装箱。一箱箱不同品种的新鲜蔬菜,流向周边县城的各个超市,以供群众挑选采购。
连日来,蔬果大棚负责人马宇龙一直坚守在蔬菜大棚内,每天带领工人加班加点下地采收。马宇龙说:“眼下已经进入寒冬,这几天气温都零下好几度,但我们的恒温大棚里能保持在15度以上,蔬菜都能正常生长。现在香菜、白菜、西红柿、青椒等10多个品种进入了采收期,每天采摘量在两千斤左右,不仅满足了当地需求,蔬菜也销往周边县区。”
设施大棚种植蔬菜给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村民们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丰富了冬日的“菜篮子”。
“反季节种植蔬菜能够利用市场空缺形成价格优势,同时引进新技术,有效提升蔬菜品质。这段时间,正是大棚果蔬采收的关键时期,村上好些人都去棚里干活了,收入按小时来算,多劳多得。” 王寨村党支部书记孔浩说道。
“俺村里开始发展果蔬大棚产业后,我就经常来大棚务工,这里播种、田管到采摘都需要大量工人。既不耽误我们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能赚钱养家。没想到,果蔬大棚让我也搭上了这趟致富列车。”王寨村村民栗莉高兴地说。
“我们在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带动民众就业增收的同时,也确保了本地民众‘菜篮子’,守好百姓‘民生线’。我们的蔬果产品价格平稳,供应充足。”张村镇农业负责人刘雁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柱。下一步,张村镇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借助独特地理优势,谋划实施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设施蔬菜基地。深挖可利用资源,将旅游、餐饮、休闲等项目与有机果蔬示范基地相结合,走一条高质量的发展之路,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富起来、生活美起来。(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