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城市主站位之一,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开展“双拥”工作,军地合力、开拓创新、注重实效,推进“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优”字上持续发力,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今年以来,发放新接收的58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安置补助金123万元,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440.1万元,发放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金近16万元,春节、八一建军节期间向驻区部队和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51.32万元。组织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2场次,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90余人次,新退役的4名转业士官成功选岗,有效衔接退役军人就业。发放医疗补助12万元,统筹资金27万元,帮助困难退役军人“解三难”,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走访各类服务对象6000余人次,解答政策咨询、帮助排忧解难。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黄山区“心语”社工服务中心爱心送进光荣门-情暖老兵项目常态化服务老兵,宣讲国家政策、丰富老兵文化生活、提供亲情陪护、帮助困难老兵解决实际生活困难,老兵受优待落实成为一件件暖心实事。2022年以来,为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建档立卡4329人,申报办理优待证4307人,占比优待证办理对象总人数99.5%。
“情”字上用心传承,保持双拥红色底蕴永不变。双拥情怀牢记心底,黄山区红色历史底蕴深厚,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群众冒着巨大风险,支持人民军队,皖南游击队在困难时期,取得食物,首先想到的是驻地困难群众,双拥情代代相传。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各单位、社会组织、青少年学生赴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赴驻军单位开展双拥共建活动3万余人次,老兵积极参与各学校、机关单位红色文化报告会,深情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五进”落在平常、实至名归。元宵节期间,组织开展“兵妈妈进军营”,该活动已连续开展经二十年,活动反响良好。近年来,黄山区投入双拥路建设资金35万余元,完善基础设施,浓厚双拥工作氛围,为驻地官兵办实事。畅通退役军人诉求传递渠道,领导干部带头下访,主动了解退役军人思想动态,实际困难,以真心促问题解决,以真情打动人,促进退役军人诉求化解平稳有序。
“融”字上增强活力,唱响军政军民团结之歌。“八一”期间,组织开展中国黄山·2022年军人集体婚礼,黄山山水见证20对新人幸福时刻。举办军地联谊篮球赛、双拥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爱国拥军意识。区直各单位、各乡镇、企业、社会团体持续开展不同形式的关心关爱军人军属,优抚对象活动,民营企业黄山鼎瑞新实业有限公司长期走访慰问驻地官兵、与黄山舰结对共建,结下深厚军民鱼水情谊,企业负责人刘炎荣膺黄山市“五一劳动奖章”“黄山市青年五四奖章”、黄山市第六届“劳动模范”、安徽省“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先进个人”提名人选等荣誉。地方驻军保障支持地方发展,驻军单位、区旅校以及区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广泛参与应急救援、心理教育等培训,全区应急力量、民兵受训5000余人次,在应急救援、疫情防控、抗灾自救等岗位发挥作用,成为保障平安黄山区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驻军单位继续与龙北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活动,资助社区建设资金7000元,开展“慰问贫困母亲”、“帮扶社区困难群众”、“微心愿”等活动。对定点帮扶村投入10万余元资金开展定点帮扶。开展“助学兴教”活动,与甘棠小学共建,并援建资金7000元,投入9000元结对资助6名中小学生。当地共编发省级以上媒体信息180余条,广泛传播推介双拥好做法。
“引”字上不懈努力,激励退役军人服务地方发展。引导退役军人整装再出发,深度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一批退役军人创办实体代表着先进农业生产模式的前进方向,仙源镇合璧园家庭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合璧园家庭农场、焦村镇贤村九龙山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黄山悦漫文旅创业发展有限公司授牌以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该区79个行政村74名退役军人经选举领衔归建,在兵支书、兵委员岗位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542名,常态化志愿服务让退役军人“红马甲”成为流动风景。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实体不断取得新战果,引领一方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新明乡猴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方继凡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黄山市新铭盛红枫叶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维荣荣获省级退役军人创业之星、安徽省模范退役军人,多名退役军人被评为黄山好人、道德模范。(胡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