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合力奋进展宏图。
1月30日下午,室外依旧春寒料峭,合肥市政务中心主会场及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分会场却“热气腾腾”:合肥全市高质量发展暨“一改两为”推进大会,正在激发全市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拼”“争”“创”“闯”中,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更大的合肥力量。
在冒着“热气”的大会上,合肥各县(市)区和开发区负责人依次发言,作表态、立宏愿,精谋划、拿举措。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深入系统剖析了新起点合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郑重吹响了合肥宏“兔”大展向未来的“号角”。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2022年2月7日,农历虎年上班第一天,省委召开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吹响了提振状态、改进作风、奋勇争先的强劲号角。2023年1月28日,农历兔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省委有号召,合肥见行动。一年来,合肥始终重任在肩——“打头阵、挑重担、当主力、作贡献”,各级党员干部全面动起来、跑起来、干起来,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抓铁有痕的力度改进作风,办好让群众有感的事情,提供让企业满意的服务。
安徽创新馆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合肥市上下积极应对“三情大考”:百年大变局的复杂世情、全球大流行的世纪疫情、五十年不遇的高温旱情,认真抓好“三件大事”: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取得了喜人成绩:预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6%左右,经济总量再跨千亿台阶、突破1.2万亿。科创名城建设赢得新优势,城市发展展现新格局,改革发展释放行动力,民生投入实现新提升,干部队伍焕发新活力。
每一步的收获,都筑就新的起点。每一次出发,也将预示着新的进击与攀越。因此,开局便是起跑。
在1月30日的大会上,合肥市强调2023年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狠下功夫,一以贯之落实省委“一改两为”要求。以实施“十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出实招、重实干、求实效,努力把开局之年变成奋进之年。
其一,实施“人才招引和服务保障大提升”行动。构建合肥市委人才办、合肥市人才发展促进中心、合肥市人才集团“三位一体”工作体系,设立人才发展资金池,建设人才社区和科学家小镇,努力在留才引才用才上取得更大成效。
其二,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未来大科学城、科大硅谷,服务保障好大科学装置建设,全面启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主动对接大学大院大所,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肥交易转化应用。
其三,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大提升”行动。统筹项目招大引强和投资提质扩量,谋划实施更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保持制造业投资千亿规模、大建设投资千亿规模。
合肥长丰下塘镇工业园内的比亚迪合肥基地
其四,实施“产业强市大提升”行动。聚焦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两强一增、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服务业锻长补短,升级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开展“每周有会展”活动,打造更多“本地人常去、外地人想来”的消费新场景。
其五,实施“城市品质大提升”行动。谋划设立市委规划建设治理委员会、市委基层治理委员会,强力攻坚城市征迁扫尾问题,“肥瘦搭配”推进重点片区城市更新,扎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其六,实施“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大提升”行动。坚定不移贯彻“房住不炒”,因时因势优化调控政策,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其七,实施“大物流体系建设大提升”行动。尽快运营市大物流集团,一盘棋推进物流通道、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建设,不断优化运输结构,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
其八,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大提升”行动。专业化整合市属国企,分类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因企施策”调整管理权限,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其九,实施“平安合肥建设大提升”行动。强化城市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统筹推进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意识形态等领域工作,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其十,实施“干部能力作风大提升”行动。积极规范开展交流轮岗,更大力度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用好职务职级并行政策,高效盘活编制资源,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合肥港 李予/摄
兔年奔腾开胜景,春风浩荡展宏图。眼下,合肥市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将项目建设作为关键环节,将“一改两为”作为重要保障,全市上下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拿出“拼”的状态、强化“争”的意识、鼓足“创”的勇气、永葆“闯”的劲头,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出品: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安徽党媒云 首席传播融媒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