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22年以来,凤阳县黄湾乡人大积极探索,引导代表在民意收集、矛盾调解、家园守护等方面主动作为,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凝聚人大智慧和力量。
“我们村村委会门前水泥路老化,部分路段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雨天路面积水较多,村民出行不便,大家推荐我来反映情况,希望能尽快整治。”2022年9月的一天,在牛王村选民接待室,村民韩秀峰向县人大代表邓凡巩提出了建议。邓凡巩随后把大家的意见进行了集中整理,同时联合本村其他人大代表共同提出《关于修整牛王村主干道路的建议》,并提交给乡人大。黄湾乡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结合牛王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积极对接相关部门,谋划申报道路改造项目,及时组织人员对需要改造的道路进行丈量统计,研究改造方案。2022年11月,道路“白改黑”工程顺利完成,改造后的柏油路长1600米,宽4.5米,大大改善了村民们的出行条件。
在黄湾乡,代表们依托人大代表活动室、信访接待室等平台,通过接待选民、入户走访等多种渠道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民情民意,解决民需民求。意见建议内容涉及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社会保障等方面。2022年,代表们共收集意见建议322条,已办结302条,群众亲切地称呼代表们为“一线代言人”。
矛盾纠纷的“调解者”。“大爷,你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了解清楚了,也走访了当事人。他对此事表示歉意,并会给予你一定赔偿。”“算了!算了!大家都是邻居,损失不大,人家都道歉了,我还能说啥?”2022年春季,黄湾社区发生了一起因误洒除草剂导致周边部分农作物死亡的矛盾纠纷。社区党支部书记、乡人大代表黄保旭及时介入,分别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均作出让步,达成和解协议。
“每到农忙时节,在乡村田边地角易发生一些涉及农机通行、水渠灌溉、农田管理等农事小纠纷,这些小纠纷如不及时化解,极易产生积怨,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调解工作是个技术活,不懂农村风俗人情和法律的话,压根调不到一块儿。”乡人大代表黄保旭说。
近年来,黄湾乡一方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亲近选民、熟悉村况的优势,以代表活动室、信访接待室为平台,进室(站)成为“矛盾调解员”。代表们联合综治办、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共同参与到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通过发挥乡贤德望和“乡土情”“人脉情”的作用,积极为村民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服务,有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另一方面,乡人大还不定期邀请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农村调解工作“三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为新任职的人大代表授课,传授农事纠纷调解心得和方法。代表们主动靠前,积极参与邻里纠纷、村镇建设、民生工程等影响较大,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同时,利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中具有的较高威望的优势,参与村民议事等基层民主实践,协调各类民间矛盾纠纷,逐步形成了职能部门调解矛盾纠纷主动邀请人大代表一起参与的良好氛围。2022年,代表们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4起,有效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
美丽乡村的“守护者”
“我们乡现在环境真是变好了,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楼房,生机盎然的绿化,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文体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广场……作为县人大代表,我有幸参与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今后要继续履职尽责,做一名美丽乡村的‘守护者’。” 黄湾乡人大代表邓凡巩说。2022年以来,黄湾乡人大代表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访选民听民声,聚焦突出问题。人大代表回到选区,联系选民,广泛听取群众对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深入到村组道路、房前屋后、文化广场等重点区域,检查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及成效。认真梳理并结合乡村实际,积极为乡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参谋;树标杆走前列作表率,化身人居环境整治主力军。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深入村组参与垃圾清扫、道路美化亮化活动,劝导大家倡树文明新风,革除陈规陋习。
此外,代表们还坚持问题导向,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片区,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查,详细记录各村(社区)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督促“点对点”进行整改,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取得实效。(葛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