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永兴镇:小螃蟹钳住“致富经”
来源: 徐凤雷 2023-02-15 20:31:23 责编: 武长鹏 何兰

立春之后,走进安徽省利辛县永兴镇千亩蟹稻共养示范区,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一轮捕捞。据负责人刘继峰介绍,这轮捕捞结束后,蟹塘将进行清塘,等待春暖花开时投放蟹苗。

工人们正在将刚刚从网箱里打捞上来的大闸蟹捆绑、装箱,销往全国各地。绑蟹老把式张永海已经从事大闸蟹销售20多年,早已练就绑蟹的熟练技术。“我们养的这个螃蟹,都是青皮、白肚、金爪、红毛,是正宗的大闸蟹。”张永海说话的功夫,一只大闸蟹已经绑好。

大闸蟹的过硬品质,来自养殖场的生态养殖技术,养殖场现有49个塘面,占地1500亩,其中36个塘面是稻蟹共养塘,种植优质糯稻600多亩,位于塘中央的稻田占用了部分养殖区水面,但也为大闸蟹提供了天然养料。

“我们的蟹,目前主要吃稻田里的虫子、水草和南瓜,这些都是纯天然的东西,保证了蟹的肥度和口感。”蟹稻共养示范区场长刘继峰说道。

采用生态的蟹稻共养模式,在水稻生长过程当中不能打农药,不能上化肥,而且还占用了一部分塘面,影响了大闸蟹的养殖密度,但大闸蟹的个头大了,肉更多了,膏也更加肥美,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反更加可观。

通过示范区的带动,周边不少村民借助水域优势也搞起了水产养殖,小螃蟹钳住了“致富经”。“养蟹的赚了,卖蟹的也赚了,同时还带动了跑运输的、做饲料的、制冰的,形成增收产业链。”刘继峰指着水池边一位正在捆扎螃蟹的大妈说,“他们捆一只螃蟹,只需要十几秒的时间,就能挣到一块钱。”

养殖场通过流转土地、用工的方式带动周边1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已经72岁的张云廷老人,身体还很硬朗,从2020年就开始在养殖场内务工,一年下来可以增收近2万元。“我平时就在这养养蟹,清理清理草,一天七八十块,一个月一两千块。”张云廷说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螃蟹养殖已成为本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永兴镇推进以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不断拓展强村富民新路径,让群众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徐凤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