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阳县乔木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有许多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投身乡村建设,也涌现出一批大龄骨干,今年六十岁的陈耕来便是其中一位。
爱岗敬业 以花甲之躯促振兴
乔木乡坐寂山脚下金银花田连绵成片,金银花名副其实成了当地增收致富的“幸福之花”。发展这项特色产业之初,部分村民仍在犹豫时,身为村民组长的陈耕来知道这是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务工就业的大好事,不仅带头支持,还积极协助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金银花花期短,采摘须抢抓时机,第一年采摘之际急缺小工,他就拿着大喇叭大力宣传动员村民报名,鼓励大家放心干。
多年来,陈耕来积极配合村委会做好工作,总是又好又快地完成上级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他根据村民早出晚归的工作习惯,经常晚饭后召集组里村民在自家召开村民小组会商量村集体大事,收集整理村民提出的好意见和建议向村委会反映。他的工作有口皆碑,村民们亲切称他为“陈队长”,大家都知道陈队长有一手好维修手艺,谁家水电线路出了故障,马上就给他打电话寻求帮助。陈耕来虽腿上有残疾,但村民拜托他的事情从不耽误,他总是第一时间前去解决。
陈耕来踏实认真的工作劲头、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被村民所认可,2022年度被评为了优秀村民组长。之后他更是主动报名成为凌塘村的乡村振兴网格员,递交给村委会的申请书上写着:“虽年近花甲,仍有满腔干事热情,愿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枚螺丝钉”,村委会欣然接受。
推己及人 以爱残助残为己任
由于陈耕来出色的工作表现,不负众望当选为乡残联委员会委员。他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经验优势,认真投入助残工作。尽管腿脚不便,他依然坚持去探访残友,还特意购置一辆电动三轮,方便自己出行。他积极帮有需要的残友办证换证、申请辅具、解决家庭纠纷等,当了解到残友家庭遇到特殊困难时,他及时向乡残联反映并协助解决。残联委员的工作是没有任何工资酬劳的,他不求回报。“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我自己就是残疾人,服务好残疾群体我义不容辞”。陈耕来说,农村的残疾朋友们大部分学历低,识字较少,他要用他们能够理解并认可的方式宣传好党的保障政策,把党对残疾群体的关心、关爱传达给他们。
陈耕来的子女在青阳创办了公司,他向子女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多为残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乡残联举办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的时候,陈耕来也主动提出他可以免费带徒,把他的维修手艺传授给有需要的残友,让他们有一技之长。
至善至孝 以铁汉柔情报母恩
一盏盏金银花点缀在田间地头,素白的乡村水泥路四通八达且干净整洁,天气晴朗的傍晚陈耕来总是推着母亲在村子里散步,为母亲介绍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诉说邻里乡亲的新鲜事。母亲已至耄耋,身体虚弱常年卧床,只能靠轮椅出行。因为母亲住不惯县城,他便陪母亲回乡,独自一人照顾起母亲的衣食起居。一饭一勺、涤亲溺器,反哺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心疼他,让他回儿女身边享清福去,他却说:“娘啊我这寸草心,哪能报得三春晖,在您跟前才是我的福。”
陈耕来原可以选择去县城过安逸的养老生活,却执意留在了家乡,留在母亲身边,留在这一片绽放金银花的沃土上,老肩担责,耕耘幸福。金银花的花语是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他人,代表着无私与真诚,想必这也是陈耕来的人生写照。(赵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