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孔城镇:乡村振兴这样干
来源: 吴春富 2023-03-15 17:46:03 责编: 王霞

桐城市孔城镇调整发展目标,将“农业富镇”排在优先顺序,聚焦组织、人才、产业、文化四大着力点,找准突破口,在145.2平方公里的沃野上唱响了乡村振兴的主题曲。

聚焦组织振兴,实现治理发展“同频共振”。在打造党建工作亮点上出新招。围绕孔城镇文旅小镇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党建工作亮点。通过季度“看、比、评”的考核方式提高村级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选树有代表性的党建亮点,重点打造挖掘。充分调动镇村年轻干部力量,提高宣传工作能力和积极性,提炼特色党建做法,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精心谋划、实施镇党委书记2023年度书记项目,指导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23年度书记项目和书记领办事项,在服务中总结经验、在过程中创新方法、在干事中挖掘亮点。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出硬招。镇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将“四事四权”工作法作为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全镇范围内推广运行。在村民中开展“板凳会议”,常态化发挥“五老”作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出实招。结合孔城实际和各村资源情况,指导各村(社区)合理谋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形成“一村一品”。

聚焦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提升党员素质。开展孔城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短期集中培训,对全镇4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集中授课,并开展测试,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合理使用人才。在综合分析研判基础上,坚持以事择人、以岗选人,注重发挥干部专长,用其所长、用其所愿,做到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专业特点与班子功能相协调。注重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创新做法跨行业大胆调配人才,为追赶超越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培育新型农民。将生长在孔城、干在孔城的种养生产致富能手和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青年等人才资源挖掘出来,充分发挥“田秀才”“土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紧扣示范基地人才需求,坚持“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就培”,不断提高示范基地农民专业技术水平。近四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25 期,培训人数 710 人次,使得一批受过专业培训的新型农民成为孔城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强雁”。

聚焦产业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强筋壮骨”。重视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保障粮食丰产丰收,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做好“特色”文章。持续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依托王店村臻嘉农业合作社发展稻茬蚕豆产业;新桥农牧公司在双河、光明等村实施千亩毛豆生产;在姜范圩村种植千亩莲藕;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上发力,大力扶持锦帆虾稻米,农力源富锌米的品牌建设,拓宽功能农业渠道,助力孔城镇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民增收。推动农旅融合。依托已建成的引江济淮工程长堤,统筹规划设计沿岸二十里生态旅游观光路线;建设旅游码头;打造农业种植展示田、生态花海等特色风情线,有效衔接千亩荷花观光区,让游客能够“一站式”尽兴体验引江济淮工程的壮阔以及美丽的田园风光。

聚焦文化振兴,唱响凝心铸魂“大地欢歌”。挖掘民俗文化。盘点挖掘民俗文化“家底”,推出别具特色、适应需求的旅游产品,目前已恢复舞龙灯、十番锣鼓、打莲湘等 10 余个民俗文化节目。组建文艺团队。组织热爱民俗文化的老党员、老艺人等成立“十番锣鼓队”“龙灯表演队”等民俗文化表演队 10 余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民生工程,针对文艺团队无演出设备或演出设备短缺等问题,安排专项资金 23 万元。搭建展示平台。结合春节等传统节日,以“党建+民俗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类文艺创作。聘请退休老教师编写移风易俗快板词,依托(社区)乡村大舞台、农家院落等进行移风易俗巡回演出。四是加强家风建设。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表彰活动。2022年以来共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00 户、“最美家庭”2 户、“美丽庭院”6户。(吴春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