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濉溪县人民法院坚持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工作要求,以强化诉源治理为抓手,推进矛盾纠纷前端性化解,诉源治理成效显著,万人成讼率逐步下降,2022年万人成讼率68.67件/万人,位居全省县区第四、全市第一,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凝聚工作合力,构建多元解纷工作新格局。该院持续擦亮“枫桥经验”金名片,打造多元解纷“濉溪模式”,“小推车”党建引领诉源治理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积极争取相关支持。与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联合签发《关于建立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 促进矛盾源头化解的实施意见》,形成工作合力,前端化解矛盾纠纷。强化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的“三进”调解平台建设,吸纳基层治理单位62家,最大限度地方便乡镇当事人。探索经费保障机制。积极申请特邀调解员专项调解经费,探索财政保障机制,申请将该项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按规定列支,予以保障,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工作的活力。多点打造调解体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法庭、基层调解室共同发力,良性互动。设立退休法官工作室、幸福邻里调解室等特色调解组织,合力化解矛盾纠纷,诉前调解成功率达87.53%。弘扬淮海战役小推车精神,探索“小推车”心连心调解方式,推出司法新风,连出社会和谐。“和谐茶室”提档升级,让“南有谦让六尺巷、北有和谐一碗茶”品牌声名远播,省高院院长调研指导工作时予以肯定。
优化诉讼服务,提升一站式建设新效能。该院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现代诉讼服务体系考核跃升至全国第一,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获评全省十佳“12368”团队荣誉称号。标准化诉讼服务规范化解流程。落实诉讼服务平台质效评估3.0+指标体系工作要求,安排专人每日跟踪办理,筑牢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根基。人性化诉讼服务营造化解氛围。开通微信、支付宝扫码缴纳诉讼费功能,实现“码”上支付。创建“律师绿色通道”“老年人综合服务窗口”,设立“律师工作休息室”,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信息化诉讼服务提高化解效率。综合运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12368诉服热线”“道交纠纷诉前调解平台”等多种线上便民渠道,实现信息化办案惠及群众。加快智慧法院建设,网上立案2293件、跨域立案10件。
强化“分调裁审”,完善纠纷实质化解新机制。该院立足案件“体量大”实际,聚焦群众高效、便捷、权威解纷的司法需求,推进“源头把控”减量增效。办理简易案件5031件,平均审理周期17.17天,缩短审限11.74天,提高审判效率40.61%。优化诉前调解机制。注重委派调解,对接诉前调解组织,实现速裁团队与立案庭、“和谐茶室”调委会无缝对接,将诉前调解端口前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深化繁简分流改革。组建专业速裁团队,出台运行方案,配优配强队伍,创新后备法官培养机制,发挥快速办案生力军作用。立案关口认真甄别,繁简案件快慢分道,形成调、裁(判)无缝对接机制,确保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强化速裁快审机制。优化审理周期,缩短办案期限,适用要素式审判,推广语音识别记录、条目式裁判文书、当庭宣判,促进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实现了30%法官办理80%简案、70%法官办理20%繁案目标。(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