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芳每年只能休息三天,因为来她家农家乐就餐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个泾县云岭镇的村民,把自己“忙碌”的原因归于周边的红色纪念设施。“旁边四五百米就是新四军军部旧址,来参观的人多了去了。”她说。
近年来,泾县依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王稼祥故居纪念馆、项英周子昆遇难处蜜蜂洞等红色资源,加强旧址保护利用、发扬红色文化,以红色资源为笔墨,书写经济发展新篇章。
赓续红色根脉
“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这是新四军军长叶挺的诗作,其中的“山”就是新四军驻地云岭。新四军还曾在云岭修建了一座长8米、宽2米的木桥。当地百姓称此桥为“军民桥”,后为纪念叶挺,称其为“叶挺桥”。
云岭镇群众难忘军民鱼水情,一直保护着这座桥和其他与新四军有关的点点滴滴。1961年,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建立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现保存完好的旧址有军部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等10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泾县和云岭镇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对司令部、大会堂、中共中央东南局等旧址点进行维修保护,配套建设消防工程、新建了新四军史料陈列馆等项目。云岭镇也已完成旧址种墨园、大夫第、修械所、军部大会堂四处油漆修补,以及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政治部旧址修缮工程。征收修缮女八队、女兵宿舍和钟毓轩等旧址,对抗日战争汀潭阻击战战壕遗址进行开发和保护。新四军军部旧址安防、白蚁防治、修械所旧址维修等项目方案均已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
此外,泾县还投入5000余万元,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进行改造提升、改陈布展;投入350万元对全县20余处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提质整修,按照“六有”标准修建祭扫道路、纪念广场;绘制全县烈士纪念设施分布图;划定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拨付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经费,改善周边环境,提升服务功能。
焕新红色外延
2019年,泾县着手编写《泾县全域发展规划》。同时,联合多方资源筹建云岭红旅小镇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投资约2.5亿元,意在传承红色文化内涵,焕新红色资源的外延。
很快,红旅小镇正式建成对外营业。小镇围绕新四军艰苦光辉的历史,以军事体验为特色,打造度假、研学、会议、拓展、干部培训、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游、农事体验一条龙服务。
参与项目投资的陈庆生说:“2000年初,我就发现咱们泾县留不住游客,尤其是年轻人。老年人喜欢去烈士陵园、军部旧址纪念馆这样的地方,但是年轻人更愿意去桃花潭、查济古村落这样自然人文风光优美的地方。游客来了以后也没地方落脚,上午来,下午走。”
“我是土生土长的云岭人,这里的红色历史从小耳濡目染,自己也受益匪浅。可是年轻人却好像慢慢淡忘了这段历史,传统的说教参观也很难吸引他们,不是这段历史不动人,只是方式有些不对。”陈庆生说。
怎么能留住游客,吸引年轻人?他到许多革命老区调研学习。“观旧址、登岗哨、吃军粮、宿军营,当一回新四军。”这是红旅小镇的口号,也是陈庆生找到的答案。
书写发展新篇
红色文化如何助推乡村振兴?2021年8月泾县县委县政府启动云岭红色5A创建工作,云岭镇作为创建主体责任单位,统筹推进小镇客厅、红培基地等一系列红旅特色产业项目。
泾县还围绕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完成了章渡大桥、美丽公路(靠山至毛田湾段)、5.5公里园区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同时推进云北路、美丽公路二期(泾县至茂林)、美丽公路(毛田湾至红旅小镇段)等项目建设,实现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串联。
不仅如此,红色资源还吸引企业来到当地投资兴业。铜陵铜官府文化有限公司决定在云岭镇投资建设红色雕塑园项目,总投资1.1亿元,主要建设文化园及5500平方米展示中心。
截至去年,全县接待游客373.67万人次,旅游收入35亿元。农家乐、民宿、露营基地等产业纷涌崛起,锅巴、药材等农副产品也走出深山,走向全国。
随着当地的红色旅游越来越火,袁素芳也准备把自家的农家乐改成民宿。“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我做这个有信心也有乐趣!”她语气坚定地说。(安徽日报党媒云老兵融实习记者 周孙行芝 通讯员 王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