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粉、清理杂草、掐尖打杈、整枝压蔓……4月17日,在凤阳县黄湾乡大新村大棚种植区,西瓜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碧绿娇嫩的西瓜秧生机勃勃、长势喜人。“这些小芽全部把它打光,瓜藤拉直,瘪芽也要掐了,不然会影响产量。”种植户赵玉壮一边忙着手里的话,一边向工人讲解瓜苗管护要领。
“现在是授粉的关键期,一点也不能耽误。这是头茬大棚西瓜,瓜苗品种是‘美都’,这种瓜皮薄、糖度高,很受欢迎。我承包的大棚占地90亩左右,根据2022年种植情况,西瓜亩产量约7000到9000斤,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去除成本每亩利润约5000元,预计今年能有近50万元的收入。”种植户赵玉壮说。
据赵玉壮介绍,为了保证西瓜品质,大棚西瓜全部采用人工授粉,以提供西瓜坐果率。一般从3月初就开始给西瓜授粉,目前授粉较早的一批西瓜已即将成熟且每个西瓜都有“身份证”,上面标注着授粉日期,便于准确掌握成熟时间。
据了解,以往大新村按季节种植的西瓜上市较晚且集中,价格不理想。通过引进专业户种植大棚西瓜,克服了早春气温低的不利因素,种植越早,西瓜成熟也越早,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高。最重要的是,通过专业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了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形成一个规模产业,实现了效益最大化。目前大新村已陆续流转3000亩土地,其中用于种植西瓜的有210亩。大棚对外承包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收益,5个村民组每年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可达1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西瓜大棚不仅增加了种植户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西瓜大棚从瓜苗移栽到后期的管护、采收,都需要用人,忙时每天有80元收入。另外,每年还可以获得土地流转金1万余元。最主要的是,就近务工有了收入还能照顾家庭,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学习西瓜种植技术,都是免费的。”大新村村民王学芹说。
近年来,黄湾乡紧抓治淮工程之机,围绕农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坚持发展土地流转和“企业+农户”结合的路子,突出抓好野生芡实、大棚蔬菜、西瓜、花生等特色农业。同时,利用治淮工程发展红利,将特色农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采取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技能培训、实施贴息贷款、建设小微创业园、落实惠农政策等措施,帮助群众实现就业、创业。2022年,黄湾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7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95.67万元,较2021年增长85.5%。此外,通过“一卡通”发放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油菜补贴等涉农资金2345.98万元,伴随“产业+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户生产积极性,群众实现增产增收。(葛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