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修剪、清园、浇水……连日来,在安徽利辛县阚疃镇刘圩村的苏磊种植专业合作社,到处都能看到繁忙的劳作景象。
“春季是葡萄树的生长发育期,在这个时间段需要对葡萄树仔细养护,不然就会影响当年葡萄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走进葡萄种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苏磊与村民们穿梭在大棚内,为2023年葡萄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多亏了村里给我们提供了资金,让我们有了致富基础,产业扩大后农技站在技术上提供了很大帮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政府、村委会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合作社负责人苏磊说道。
据了解,苏磊以前在外跑运输,后来听说家乡土地流转、产业扶持等政策越来越好,就返乡开始创业。2015年,流转了12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规模已经扩增到700亩,种植作物也增加了水蜜桃、黄桃等水果。几年下来,苏磊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在鼓了自家腰包的同时,苏磊没有忘记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等方式,吸纳5名脱贫户参与葡萄园劳作,每人年收入超过5000元。
“我在葡萄园干活,每天能挣六十元,还能学到知识,以后我也想种点葡萄,拓宽致富渠道。”务工群众苏鹏说。 在采摘季繁忙时期,合作社用工最高峰可达到六十人,增加了附近村民的家庭收入。
为促进乡土人才培育,带动产业振兴发展,合作社还结合自身优势,将党建引领融入乡村振兴,申请并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合作社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2021年,该合作社葡萄亩产3000多斤,销售额将近100万元,主要销售郑州、北京等地。2022年,合作社又扩建了10亩用于种植“阳光玫瑰”,每亩可增收8万余元。
近年来,利辛县阚疃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多点发力,不断探索践行“合作社+家庭农场+困难群众”的产业发展致富模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刘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