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安庆石化三小200多名师生,赴著名茶乡岳西县菖蒲镇毛畈村研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当日上午,孩子们挎上小茶篓,戴上遮阳帽,俨然成了一个个“小茶农”,走进满眼翠绿的乡村茶园……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一双双稚嫩灵巧的小手,把碧绿芬芳的茶园装扮得愈发美丽。这些生活在高楼林立城市里,整日身居小书房和教室里的小朋友们,一见到毛畈天仙河边那一大片醒目的茶绿,是那样兴奋、好奇。叽叽喳喳的童音伴着生态乡村清脆的鸟鸣,一时间古渡口袁家渡边、天仙河畔成了一幅热闹的动态大画卷。
“采茶一般只采一叶一芽的嫩芽,拇指与食指捏住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不要掐……”老茶农兴致勃勃地讲解采摘要领。同学们在茶垄间穿梭忙碌,大家非常认真、非常小心地采下一片片鲜嫩茶叶放进手边的小茶篓里,尽情体验亲手采茶的乐趣。随后在袁家渡农业公园,“小茶农”们还观摩茶农手工制茶,学习制茶相关知识。老师同学共学农事,体验劳动之乐。
“这是目前最后一批到毛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以学生为主的师生团队。此前,已有安庆迎江区的安庆四中、安庆迎江教体采风团、安庆高琦小学、安庆太平寺小学、安庆石化二小和安庆公园小学等学校师生来过,前后共7批次近2000人前来我们毛畈研学。”安庆市委办驻村工作队队员徐妍告诉笔者,“此举目的是让我们安庆城市的孩子们走进乡村,自己在动手体验中‘感受清香茶韵 培养动手能力’,以此强化小朋友们劳动观念,增强乡土文化意识,增长社会知识。”
据悉,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菖蒲镇现有茶园总量2.8万亩,是该县著名产茶大镇,同时该镇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带头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通过“田地托管”“租赁”等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菊花、菌菇、冬桃、翠玉梨、黑猪、山羊等种养产业,特别是毛畈村,利用“三变”改革模式,建成全镇第一个葡萄园,全县第一个高山泉水大闸蟹养殖基地,全市第一家茶树花加工厂,全省第一家村办集体果酒厂……袁家渡漂流、集体农庄和智慧民宿等新老产业也蒸蒸日上,“吃喝玩乐购”一体化的乡村文旅产业业已初具规模,吸引了大批学校前来研学。
据了解,以毛畈为代表的菖蒲镇多种产业的兴起,不仅为乡村振兴夯实了物质基础,也为城乡中小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动手实践”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劳动教材,带火了乡村体验游。4月16日,岳西县实验小学402班64名学生也在老师和家长代表的陪伴下,走进该县菖蒲镇水畈村高标准茶园,开展以“四时寻岳:云暖茶香 茶韵流芳”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体验采茶、手工制茶,了解茶文化知识,在劳动实践中领悟茶之韵味,感受生态乡村之美。
岳西县图书馆负责人当日告诉笔者,研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说,到菖蒲镇采茶、制茶研学游活动,是通过“游”“学”结合的方式,加强青少年儿童劳动实践,拓展课外“第二课堂”。
菖蒲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积极开展茶文化特色活动,加强茶文化科普宣传,让岳西翠兰手工制作“非遗”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王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