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滁州市李翠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重塑学教方式 赋能幼小衔接”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研讨活动,旨在推动长三角教研一体化发展,助力凤阳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此次活动特邀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马顺红老师和杭州养正小学周博赞老师来凤阳讲学。滁州市李翠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零起点: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游戏化学习的研究”项目组、凤阳县一二年级全体教师近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周博赞老师执教的是拓展性课程“玩转连方”。周老师设计了“二连方有几种”“拼三连方”“拼四连方”三个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有梯度和极具挑战性的活动中,学生对图形的对称性、可拼嵌性、可掰开性,有了深刻的体悟,开启了他们图形运动组合的想象大门,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
凤阳县西华路小学刘静老师执教的“小小商店”一课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基于儿童的心理与认知特点,通过“闯关游戏”“解决问题”“实际购物”三个数学活动,唤起学生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积极提问的好习惯和金融素养。
马顺红老师作了“游戏,让数学出彩”专题讲座,在报告中引用维果茨基的观点,即在游戏中,儿童的行为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和日常行为,他似乎比自己高了一头。还枚举了杭州市当地学校游戏化学习素材的建设情况,强调游戏化学习是体验而不是知道。
凤阳县东华路小学王敏老师结合自己主持的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数学趣味课程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如何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巧妙融入数学绘本和数学游戏中,激发初入学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减缓幼儿园大班到一年级的学习坡度,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
随后开展的主题沙龙环节由李翠梅老师主持。参与嘉宾来自四所不同学校。他们分别从不同视角交流了对“游戏化学习”的实践体会以及学校的一些具体做法。通过交流互动,大家达成共识:将课程内容活动化、游戏化和生活化是实施幼小科学衔接的重要路径和策略,要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努力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一些做法。小学教师要主动了解学习幼儿园的学教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帮助入学儿童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变化之一是加强了学段衔接。为了重塑学教方式、赋能幼小衔接,李翠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围绕课题研究,以上课、讲座和沙龙相结合的方式,为与会老师呈现低年级数学课堂应有的样态。同时,也为学校老师如何有效做课题研究提供了范式。未来,凤阳县小学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思考和研究,点燃县长三角教研一体化发展新引擎。(李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