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走进凤阳县黄湾乡黄湾社区安置点,满目尽是文明新风——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文化墙内容丰富,美丽庭院随处可见。文化广场上,张贴着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村民散步路过时,总会停下来看一看、读一读。
黄湾社区安置点是黄湾乡结合“淮干工程”实施之机,通过移民建镇,建成的最大的一个安置点,居民近2400人。“增加的不仅是人口密度,还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黄湾社区党支部书记黄保旭认为,如何让更多居民积极配合并参与社区治理,是实现社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
说话间,黄保旭指着路旁粉刷一新的墙面。墙上,或孝善文化、或文明标语、或名人故事,次第呈现。而这些也恰好与社区宣传栏里“村民自治立规章,村规民约记心上。条约本是大家定,人人遵守理所应当……”的“顺口溜”互为衬托。
“爱护环境靠大家,村容村貌要搞好。勤俭节约要发扬,助人为乐品德高……”黄湾社区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共22句154个字,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邻里关系、社会治安、产业发展、环境卫生、乡风文明等多个方面,不仅读起来通俗易懂,还贴近群众生活。
2022年以来,黄湾社区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调动广大居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们进村入户走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确保制定的村规民约“接地气”、合民心。此外,为方便村民理解和学习,社区将村规民约通过村务宣传栏、墙体画、村广播、微信群、文艺演出等形式展现给群众。
“村规民约执行后,居民的生活变化不少!过去私搭乱建、畜禽散养的现象不见了,也没人随意倾倒垃圾了,村规民约倡导文明节俭,现在村民们都自觉简办红白喜事。”黄湾社区志愿者郜衍芳说道。如今,在黄湾社区村规民约就像一把“尺子”,成为广大村民衡量自身行为的准则,并在实现乡邻和睦、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内外兼修”才是硬道理。黄湾社区在修订村规民约,涵养文明乡风的同时,还结合产业发展、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庄“颜值”得到有效提升,先后获评安徽省省级森林村庄、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如今,在黄湾乡,其他村(社区)也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依托村规民约,进一步定好规矩、改好陋习、树好新风,村规民约真正形成对法律和社区自治的有效补充治理方式,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更强的动力。(葛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