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16市环境空气质量怎么样?长江、淮河、巢湖干支流及各湖泊水环境质量如何?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是否令人放心?2023年6月1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从大气环境质量来看,2022年安徽省PM2.5年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5.4微克/立方米;PM10、SO₂、NO₂等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合肥、六安、宣城、铜陵、安庆和黄山6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1.8%,重污染天气天数减少6天。2022年,全省平均酸雨频率为9.2%,有3个市出现了酸雨。全省降水PH年均值为5.84。
从水环境质量来看,2022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监测的210条河流、73个湖泊水库共401个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占86.5%,同比上升9.2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点位)占13.5%,劣Ⅴ类断面比例持续为0。
长江干流安徽段、淮河干流、新安江干流总体水质均为优。长江支流总体水质为优,监测的77条支流中,53条水质为优、20条水质为良好、4条水质为轻度污染。淮河支流总体水质为良好,监测的85条支流中,20条水质为优、41条水质为良好、21条水质为轻度污染、3条水质为中度污染。新安江支流总体水质为优,监测的7条支流中,6条水质为优、1条水质为良好。
2022年,巢湖全湖及东、西半湖水质类别均持续为Ⅳ类,全湖及东半湖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环湖河流总体水质状况良好,监测的38条环湖河流中,9条水质优、23条水质良好、5条水质轻度污染、1条水质中度污染。“经过不懈努力,近5年巢湖水质改善幅度显著。”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曹哨兵说,目前巢湖已连续两年基本实现沿湖蓝藻无明显异味,全湖水质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不过巢湖湖水生态系统还十分脆弱,“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变,“我们将盯紧盯牢盲区和薄弱环节,着力推进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修复,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巢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巢湖蓝藻持续无异味。”
此外,2022年设区市的45个水源地中,有40个水源地监测项目全部满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5个不达标水源地中,除阜阳市1个地表水水源地因受上游来水影响,2022年1月锰超标外,其余4个均为亳州市地下水水源地,主要受地质环境影响,氟化物和钠出现超标。
2022年,9个县级市和53个县城所在镇的82个水源地中,75个水源地监测项目全部满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7个不达标。不达标水源地中,2个地表水水源地总磷、氨氮和5日生化需氧量超标,5个地下水水源地受地质环境影响,氟化物和钠超标。
2022年,16个设区市中,黄山、池州、宣城3个市生态质量为“一类”,安庆、六安、滁州、马鞍山、铜陵、合肥、芜湖、淮南、蚌埠9个市生态质量为“二类”,阜阳、淮北、亳州、宿州4个市生态质量为“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