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麦开始收割,收购价格可谓一天一个价,快进快出的购销模式,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用来周转,好在咱手有余钱,收粮不慌!”近日,东至县大渡口镇粮食收购大户史时平在自家粮库里,捧起金黄的小麦,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告诉记者,在农商银行信贷扶持下,今年他有信心让粮食收购生意“更上一层楼”。
夏日炎炎,麦浪滚滚。眼下,江淮大地到处一片丰收景象,“三夏”生产也随之拉开帷幕。我省农商银行积极打好全面调研、创新信贷、优化服务的组合拳,多措并举为夏收、夏种、夏管工作提供金融支持。
备足信贷资金
就在上个月月初,史时平还曾因为缺少流动资金而苦恼。正当他为资金东奔西走时,东至农商行大渡口支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对接金融需求,实地调查后立即为他授信100万元,及时高效地解决了他的流动资金需求。
为满足收粮大户金融需求,东至农商银行组建金融服务小分队,主动上门走访,逐一对接摸排收粮大户的融资需要。截至目前,该行共为22户收粮大户授信1780万元,有效满足了收粮大户群体的经营生产需要。
服务到户,开卡到家,贷款上门……为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五河农商银行早动员、早落实、早行动。该行加强与省农担业务合作,迅速推出“乡村振兴·码上办”贷款产品,并召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投放推进会,为粮食收购大户、专业合作社定制融资方案。通过一件件实事,一桩桩举措,一项项行动,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
创新金融产品
芒种时节是农民最忙碌的时刻,既要收割冬小麦,又要种植水稻,全力以赴抢抓农时。“今年比往年轻松多了,在农商银行贷款下,买了插秧机。过去1个人一天工作8个小时都插不到1亩地,现在机器1天就能插20多亩,不但节约时间,还节约用工成本,而且机械化操作密度更均匀,长出的稻穗更密,稻谷产量也更高。”舒城县甘泉家庭农场老板董世权表示,如今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资金占用量大,虽有国家农机补贴,但购买仍有资金困难。与往年不同,舒城农商银行推出的“插秧机专项贷”帮他解了难。
“‘插秧机专项贷’主要针对种粮大户,购买6行以上(含6行)四轮乘坐式、手扶步进式插秧机。相比普通贷款,它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统一担保增信,贷款利率仅为3.65%,还享受六安市财政全额贴息。”舒城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支持农民更有效率地耕种,舒城农商银行紧跟六安市机械强农政策,完善“插秧机专项贷”尽调流程与时限办结制度,积极加强与县农业农村局、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的沟通,抢抓水稻育苗关键期做好产品宣传与名单农户走访对接。同时,支行加班加点整理客户资料,总部按日统计、按周督导,确保贷款投放快速、精准、有效。截至5月30日,该行共计发放“插秧机专项贷”144笔,835.95万元。
濉溪农商银行则做好“产业链”式信贷服务。针对夏粮收割、收购与良种收购、秸秆回收等夏收的不同阶段,该行推出农机贷、粮贸易贷、仓储易贷、良种易贷与农作物再生资源贷等夏收系列信贷产品,确保从夏粮收割到秸秆回收全过程中均有符合客户需求的信贷产品,并采取优惠利率,最大程度让利于客户;并及时修订仓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确保产品跟上需求。
打通“最后一公里”
夏收来临之前,濉溪农商银行组织科技人员对辖内惠农服务室、ATM机及助农取款点的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农户与下乡收粮客户能够足不出村、随时办理存取款业务。该行还根据夏收时间,特别设定“现金流通午季”,在主动摸排农户、粮食收购大户及企业现金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将核定限额增加至日常限额的150%,并开通收粮客户取现预约登记绿色通道,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留存现金库存。加大小面额原封新券投放力度,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现金需求。此外,濉溪农商银行还积极开展“午季禁烧送清凉”活动,为烈日下的工作人员送上防暑降温物品,并积极宣传禁烧知识,增强村民环保意识。
太和农商银行采取“种粮大户协会+银行+协会会员”模式,与太和种粮大户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暨整体预授信协议,授信金额6亿元,用于土地托管、品种开发、农资采购、科学管理和农产品营销等生产环节。该行以农业产业链为主基线,根据上、下游分工不同,着眼粮食播种、管理、收割、仓储和销售等环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产品,多维度实现粮食“产、供、储、销”一体化金融服务。
淮北农商银行则坚持一户一策,为从事种粮、收粮、农产品加工等客户量身定制授信方案,不断提升个性化优质金融服务水平;建立贷款绿色审批通道,对“三夏”资金需求做到快受理、快审批、快投放和,确保支持“三夏”生产资金快速、足额发放。(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李晓磊 通讯员 宋丹丹 王东 裴敏 于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