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是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安徽省利辛县西潘楼镇注重引导非公企业将党建工作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鼓励非公党组织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孵化更多致富“领头雁”。
风吹麦浪穗飘香,遍地金黄收割忙。受到降雨的影响,在抢收夏粮的重要关口,不少农田里出现了“农机荒”。然而,西潘楼镇镇北村张老油坊的农民群众却并不为此担心,因为在他们的田地里,硕恒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刘少峰正带领着两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为村民们抢收夏粮。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承包了长老油坊近200亩土地。有了足够的土地就有了合作的资本。合作社提前联系了领车人,预定了收割机,商定了收割价格,村里的群众也可以顺风一块收割了,既方便了群众也便利了机手。”刘少峰介绍说。
与此同时,在西潘楼镇五里社区的田野里,凤魁专业种植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刘凤魁正在指挥着多台农机抢抓农时农情,全力保障小麦颗粒归仓。
“目前,有十四台收割机投入到抢收环节中。虽然小麦受到天气的影响,但从实际收获情况来看,小麦亩产依旧能够突破一千斤。”刘凤魁说道。
“2023年‘三夏’工作能够有力有效开展,得益于西潘楼镇党委近些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在15个村(社区)成立13个非公党支部,涉及农资、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相关领域,真正把党支部打造成推进‘三农’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员成为麦田里的一面旗帜,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西潘楼镇组织委员夏超仁介绍道。
下一步,西潘楼镇党委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对照对标“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决策部署,持续发挥非公党组织在农业领域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上,带领农民群众更好地丰收致富。(姜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