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关于2022年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和南北合作共建园区考评结果的公示》,公示显示:临泉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第一档,在全省参与考评的36个开发区中名列第6位。而在2021年,临泉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第二档第24位。短短一年时间里,就上升18个位次、跻身“第一档”。这一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布局:两区三园定格局
没有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腾飞。
而开发园区是经济增长的“高地”、要素集聚的“洼地”、产业集聚的“福地”。
临泉县立足“工业富县”目标,积极谋划园区建设,形成了县经济开发区、临庐产业园区、杨桥食品产业园、鲖城皮革产业园、宋集轻纺产业园“两区三园” 的发展格局。
精准定位、差异发展,给经济开发区带来勃勃生机。临泉经开区围绕“1+4+N”的产业链和工作实际,从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两方面着手,积极谋划一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基建等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招大引强和高位推动,坚持小项目遍地开花,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引进一批龙头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集聚水平。
“两区三园”根据各自职能,先后强力推进了天邦年屠宰加工500万头生猪项目、四方红农业科技临泉碧根果食品产业园项目、柳桥集团肉鹅屠宰加工项目、宝临食品牛羊肉深加工项目、中姜农业等绿色食品重点项目。同时,大力实施立讯精密、柏联电子、诺德电子、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此外,还重点实施了晶宫绿建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项目、北新智能装配式建筑新材料产业园、浙江高盛钢构等绿色建筑建材重点项目。经开区还把医疗化工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实施了中能化工、华本康业药业、福方高科有机富炭肥、好克医疗、舒乐美医疗器械等化工医药重点项目。在皮革产业园、轻纺产业园重点实施一批皮革和纺织项目,工业项目在园区内呈遍地开花之势。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临泉还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方向,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实施立讯精密新能源高端汽车电子配件产业园、上海菲格瑞特汽车产业园、昆山纬亚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园、温州伯利恒汽车点火线圈配件生产基地、温州市松力汽摩配件刹车片项目、筑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为工业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凤:招来百商谋共赢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精准做好招商引资是发展工业经济的关键环节。
临泉县秉承“精准招商、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围绕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增效”,抢抓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区建设机遇,以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绿色建筑建材、化工医药、纺织皮革服装等产业为主攻方向,坚持引龙头企业、带相关配套、聚焦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链主”企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重大招商项目。
2022年,临泉县加大外出招商力度,多次赴长三角发达地区进行洽谈对接。县经开区全年外出招商39次,累计拜访企业100余家。签约社会投资类项目63个,总投资299.2亿元,其中拿地项目44个,租赁厂房项目19个,其中亿元项目30个,“两新”企业27个,涵盖新能源、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汽车及机械制造等领域。
2023年 1-5月份,县经开区外出招商21次,累计走访企业80余家,共落地社会投资类项目33个,其中摘地项目23个,租赁厂房项目10个。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招商大项目超过半壁江山,亿元项目达21个,涵盖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深加工、精细化工、绿色建筑建材等领域。
招商容易安商难,促进项目落地开工才是关键。
2022年,临泉经开区实施重点在建工业项目建设48个,计划总投资115.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8亿元。2023年临泉经开区共实施重点项目85个,总投资316.6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2个,总投资76.94亿元,计划开工项目53个,总投资239.75亿元。
2023年,临泉经开区共谋划重点项目85个,其中续建项目32个,计划开工项目53个。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9个,二季度集中开工项目6个,三季度计划开工项目21个。
为给更多项目提供发展空间,临泉经开区还积极开展闲低效置用地清理行动,对经开区内企业逐一摸排并按计划推进清理工作,聚焦加强二次投资、提升土地使用效率。2022年以来,共清理盘活低效闲置用地790.69亩,为新进企业腾出发展空间。
创新:改革机制提效益
效益是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量。临泉县不等不靠,从创新工作机制上着手,在提高效益上下足功夫,促进园区经济节节攀升。
临泉县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以实绩论英雄,将“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责任到人,严格落实“赛马”机制,采取“周汇报、月调度”机制,定期调度项目招引、项目建设、经济运行等重点工作,在园区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员增强业务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推动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实力。2022年,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临泉经开区跃升至第31位,较2021年上升78位,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
与此同时,临泉经开区还大力推进 “管委会+公司”“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吹响了向改革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的冲锋号。
临泉县进一步理顺“两区三园”管理体制,完善开发区组织架构,坚持把“招才引智”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招聘人员的“鲶鱼效应”,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实行双向选择、全员聘任,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与此相适应,临泉经开区还积极构建工业投资发展新平台,依托新成立的临泉汇临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临泉县盈浩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等平台公司,细化各部门、平台公司工作职能,理顺各层级、各部门、各园区之间的关系,管理体制更加灵活高效,园区实现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绩效化考核、特色化发展目标,园区服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是促进园区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临泉经开区已完成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区域能评、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估等11项区域评估,2022年以来工业用地全部按“标准地”出让,已出让“标准地”45宗1997.58亩。
临泉经开区还严格实施“亩均效益”评价机制,坚持把“亩均论英雄”作为引导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开展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借鉴先发地区经验,依法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市场化配置,推动亩均效益提升。
服务:优化环境促发展
引得来、落得下、稳得住、得实惠、有潜力是工业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临泉县着重下好招商、安商、稳商、惠商、活商“五步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供优质服务,让项目发展迅速、长得壮实、更有活力。
临泉经开区印发了《帮办代办工作方案的通知(试行)》,主动帮助招商引资项目办理营业执照、立项备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确保了年产40万平方米铝单板生产线建设项目、中凌水环境治污环保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和年产1.6亿金属材料、金属工具和铝制品生产建设项目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对规上工业企业、规下工业企业、在建项目、摘地未开工企业,临泉县实行包保全覆盖,切实打通与企交流、为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以来,共走访调研企业271余家次,累计帮助解决问题131个。2023年“企业家早餐会”企业建议和诉求办结4个,县营商办交办的诉求办结8个,自行收集企业诉求21件,办结21件,并逐项建立台账管理、纳入跟踪调度。
资金缺乏是企业发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让企业发展资金不断供,临泉县按照重点中小企业助保贷款管理办法,对有续贷需求的姜尚工艺等7家企业及时协调续贷资金3610万元。同时对接银行、平台公司,积极探索“园区贷”,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优质企业进行融资贷款,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先后为宝临食品、天海布艺、艾博生物、安邦塑业等4家企业提供融资贷款共1600万元。临泉县还制定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支持政策,对符合奖补的42家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拟奖补金额2553.10万元。
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临泉县还不断加强源头控制,严格设置项目用地准入条件,严格把握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把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作为项目准入的基本前提,把工业项目财税贡献率、就业促进率和相关产业拉动率作为项目准入的重要要求,把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标准,有力促进了开发区用地效益和企业良性发展。(赵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