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安徽省利辛县汝集镇街南村绿洲家庭农场百亩薄荷种植基地,只见一片绿意盎然,漫步在薄荷田间,阵阵清香袭人。
“薄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清利头目等功效,在医药、食品、日用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近几年市场销售行情一直不错。”基地负责人李长洲介绍道,相比于其他经济作物,薄荷具有种植成本低、管护简单、回报周期短等优势。采收后的薄荷地经过科学管理,便能很快长出新的枝叶。
据了解,基地的这批薄荷于2021年种下,每亩年产干薄荷900公斤左右,150亩薄荷产值总计能达到90余万元。不仅如此,按照薄荷的生长习性,只要管护得当,后续4到5年每年能采收5到7次,年产值相当可观。
“街南村水域沿岸地势高,种植普通农作物效果一般,但水域沿岸自然条件优越,种出来的中草药品质好、价格高。”街南村党支部书记关晓燕说道。
近年来,街南村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公司+村集体”、能人带头等方式,先后引进种植了薄荷、紫苏、金丝皇菊、玫瑰等中草药,将“劣势”转化成为资源上的“优势”,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也“乘势上涨”。
“就以这薄荷为例,150亩薄荷的一年用工费大约在30万元,按每人每天60元至80元的工资来算,能稳定地为村里提供4200多个工的就业机会。”关晓燕算了一笔账,这4200多个工,能实实在在地为30余名村民带来5000元到15000元不等的收入。
“村里的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在薄荷地里除除草、施施肥,工作轻松又能挣钱补贴家用,大家都很愿意干。”关晓燕说道。
薄荷产业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汝集镇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汝集镇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扶持新兴产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推动当地农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之路,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目前,该镇已拥有薄荷、紫苏、芍药、白芷、金丝皇菊、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十余种,总种植面积8000余亩,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以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民发展,吸纳更多的生产大户和村民参与进来,发展订单式种植模式,建设一个完整、统一、高效的供销体系,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增收。”汝集镇党委书记王峰说道。(肖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