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桐城市青草镇通过打造“特色课堂”,为辖区内30名在矫对象上好“三堂课”,助力矫正对象“矫心正行”。
上好“思想政治课”,集中学习矫其心。为进一步提升辖区内矫正对象的法治意识和素养,该所坚持每月组织全体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学习,围绕与在矫对象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合同编、婚姻家庭编等内容,通过讲解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为与会学员科普有关租赁合同、夫妻共同财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就矫正对象提出的问题耐心地予以解答。
上好“纪律法规课”,个别谈话规其举。针对部分矫正对象存在书面思想报告字迹潦草,内容简单不规范,未坚持通过在矫通APP每天进行人脸签到等现象,该所及时对部分矫正对象进行个别谈话,详细讲解了社区矫正对象管理规定和奖惩制度,并结合社区矫正期间收监执行的典型案例,为社区矫正对象“敲警钟”,帮助他们认识到遵守社区矫正相关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上好“社会实践课”,公益劳动正其行。7月13日,青草镇司法所组织全体在矫对象前往原桐城市第十一中学宿舍楼开展公益劳动。活动前,该所工作人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明确各自分工,并温馨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暑防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活动中,社区矫正对象在宿舍楼大院内收拾垃圾、清理杂草树枝,不怕苦,不怕累,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干得热火朝天。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动,荒草丛生的闲置宿舍楼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虽然很累,身上衣服也湿透了,但是看到我的劳动让宿舍楼变得这么干净,心里很有成就感。今天的公益劳动让我理解了‘劳动使人快乐’这句话的含义。今后,我一定会遵纪守法,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定,多参加类似的公益劳动,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矫正对象叶某某在活动结束后开心地向司法所工作人员说道。
青草镇的“特色课堂”,不仅提升了矫正对象对《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的知晓度,也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服务意识、公德意识,强化了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