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5日起,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推出“学榜样·担使命·建新功”先进人物系列报道,展现先进典型的人物风采,传递温暖人心、振奋士气的榜样力量,激励和鼓舞两级法院干警见贤思齐、争当先进,持续助力合肥法院高质量发展。
陈应月自2005年入职长丰县人民法院以来,一直在民事审判庭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和员额法官。该同志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2016年获得“安徽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2020年获得长丰县第二届“最美女警(优秀女政法干部)”、长丰县“优秀政法干警”、全市法院先进个人,2022年被评为全市法院先进个人。2021年9月被任命为长丰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2023年2月被任命为长丰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
对党忠诚 担当作为
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 “两个维护”,忠实履行宪法与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法官,进入法院工作的那一刻,她就将法徽图案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自2014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以来,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二千多件,其中2022年一年就审理案件560件。面对繁重办案压力,加班加点已成常态,她却始终任劳任怨,面对家人她常常自嘲“和当事人说一天话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和家人一个礼拜说话的时间,觉得很对不起家人,尤其是孩子”。
用心调解 为民解忧
很多案件的诉争双方,不是合作伙伴就是熟人关系,遇到此类案件,为了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矛盾,她都会尽量组织双方调解。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很大一部分案件在庭前就能促成原被告握手言和达成调解。虽然调解工作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不一定能调解成功,但为了尽量修复双方关系,化解矛盾,哪怕是做无用功,她都会尽力去尝试。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父母都是农民,她深知普通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生完孩子不久还在哺乳期的她,有天中午下班刚到家就接到一起金融借款案件当事人的电话,称双方已达成调解,因被告急着要外出务工,希望法院能尽快帮忙组织双方调解。挂完电话,放下嗷嗷待哺的娃,饭也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又匆忙赶回单位。等双方签好调解协议已是下午一点多,看到当事人着急去火车站乘车,她又开车将当事人送到车站,此时已来不及吃午饭,她在路边随便买了个烧饼充饥,再次回到单位开始了下午的忙碌工作。
对于那些争议不大或者当事人在外地的案件,她会征求当事人意见,尽量通过“云上法庭”开庭;达成调解的,通过网络调解平台组织双方签字,当事人不用出门就可以完成诉讼活动。有一起离婚案件,原告在云南偏远山区的老家,考虑其大老远来开一次庭,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庭前便和原告联系好网络开庭。庭审当天,因当事人方言较重,通过电话指导了半个多小时后,当事人还是不会操作。她就通过微信,将每一步的操作步骤通过截图照片一张张发给她,并通过文字聊天方式进行沟通,最终当事人注册登陆成功,顺利完成了庭审,获得了原被告双方的称赞。在办理另一起房屋租赁案件时,被告为聋哑人且人在外地,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她多次和原告沟通,希望双方能够调解结案。有了上次离婚案件网络庭审的经验,她通过微信将原告的起诉及调解内容及网络签订协议的具体步骤发给被告,双方快速完成了网络调解,且被告签完字便提前履行了付款义务。像这样的案子还有很多,她说:“只要能够让当事人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付出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值得。”
勤奋好学 善于钻研
平时在工作中,遇到新类型的案件、同类案件或者疑难复杂案件,她不厌其烦地翻看卷宗、查阅资料。作为一名工作十几年有较为丰富办案经验的干警,不管工作再忙,只要遇到年轻同事来找她一起探讨案件,她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她自己承办的案件,遇到疑难问题,也会拿出来主动找同事一起讨论研究。她常说:“在相互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年轻人的成长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又促进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法院的法官,也许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许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陈应月经过不懈努力调处的每一起纠纷,精心制作的每一份判决,当事人一句普普通通的感谢,就是对她最大的鼓励和慰藉。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就是她的初心和使命。她将带着这个初心和使命继续前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长丰县人民法院)